馬雲抱怨背後:超級央行和金控大計徐來

(原標題馬雲抱怨背後:超級央行和金控大計徐來

再過幾天,11月1日,金控管理辦法就要實施,央行將按照宏觀審慎的理念對金公司進行市場準入管理。

金控公司面臨更復雜的風險,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政治正確”和“市場正確”之下,金控公司面臨着更嚴格的並表監管資本金約束

中國的金控公司大致分爲三類,央企/國企背景、民企背景和互聯網背景,具體如何因材施“管”,監管意願變成監管能力,還需觀察和摸索。但先把頂層制度設計出來,市場就會感受到那條邊界的存在。中國金控監管的複雜之處,在於如何監管互聯網金控公司,或者直白說,如何監管螞蟻微信支付。

監管不是壞事經歷了P2P自爆和“明天系”等的市場,對此應有共識

主導金控監管立法和執法的是央行。很明顯,央行正在變得更大和更強。

就在過去兩週,《商業銀行法》和《人民銀行法》先後修訂並向公衆徵求意見,央行的“金融立法”權限被前所未有地聚焦,這也意味着“超級央行”浮出水面

央行從貨幣政策的單一角色“掙脫”出來,擔負起金融監管的核心角色,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要接受央行的並表監管。聯繫數字人民幣數月來的銜枚疾走,穿透皮相,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裡,央行將成爲調控、管理、變革和創新的中樞職能部門

這不難理解,也並非一時興致。百年大變局疊加百年大疫情,世界正在駛向不可預知的未來。對內,我們要防範“灰犀牛”;對外,我們要防範“黑天鵝事件”。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風險,不得不防,不得不嚴防死守。

發展是硬道理,但穩定壓倒一切。

也就是在近日,馬雲在外灘金融峰會的“暢所欲言”,說銀行是當鋪思想,說巴塞爾協議是“老人俱樂部”,懟銀行懟監管,在金融行業引發巨大爭議

螞蟻上市在即,從支付寶餘額寶,從花唄到借唄,從相互寶到獨家銷售創新未來基金,一直是金融創新的旗手旗艦。螞蟻成爲大象是中國經濟的一件幸事。螞蟻在其成長過程中,一直面臨着創新和監管的博弈,既受到監管的壓力,也得益於監管的“放縱”,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認爲馬雲“得便宜還賣乖”。

今年以來,無論是金控的破壁,還是對聯合貸款小貸牌照、互助保險、風控外包的監管強關注,確實讓螞蟻們感受到了壓力。但這並不是監管的全部,比如以支付+小貸牌照構成閉環、成爲各家互聯網大廠現金奶牛信用消費業務,也讓銀行憤憤不已,因爲這在事實上就是信用卡業務,但卻不用接受監管,實現了監管套利

光說捱打,不說吃肉,說不過去。

在可預期的未來,強監管仍是大趨勢,金融必須持牌。擺在金融監管者面前的是三個平衡:如何在增長和穩定之間平衡;如何在創新和監管之間平衡;如何在不同市場主體所有制之間平衡。在平衡的過程中,允許馬雲抱怨,允許企業博弈,允許監管試錯,這是市場應有之義。

北京商報首席評論員 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