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最新演講: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

(原標題:馬雲的炸彈與監管的告誡:金融創新如何做到有理想又不理想化

馬雲在外灘金融論壇上發言

就在螞蟻集團在上海確定IPO定價的第二天,10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在大會主題演講中直言,金融的本質信用管理,今天的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抵押和擔保就是當鋪。

“我們必須改掉金融的當鋪思想,依靠信用體系。”馬雲這一句話一下將整個傳統金融行業置於了對立面

從餘額寶開始,再到花唄、借唄、相互寶等產品的相繼推出,馬雲一直走在金融創新的潮頭浪尖。他曾自嘲爲中國金融業的“攪局者”。時過境遷,螞蟻集團上市在即,馬雲的這一番慷慨陳詞,被不少人視爲是新金融對舊金融的“喊話”,引發輿論的熱切關注。在峰會中也引發了一番“針尖對麥芒”的迴應。

新金融的本質是什麼

在馬雲的眼中,今天的金融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產物,是爲了解決工業化而設置的全面的金融體系。而評價未來的金融體系唯一的標準應該是是否普惠、包容、綠色、可持續,背後的大數據、雲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今天能夠擔當起巨大責任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則強調,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依靠信用、使用槓桿的金融本質,在提升服務效率、增強金融可及性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金融安全的挑戰。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亦指出,金融科技本質上是一種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活動。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尚福林說,前段時間的網絡借貸、虛擬貨幣交易等活動,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亂象,要堅決加以整治。

此外,尚福林認爲,加快金融科技監管步伐也必不可少。數字信息傳播速度快、關聯廣、影響大,依靠現場檢查或者非現場監管報表人工分析研判的傳統風險防範模式越來越難以應對。

關於金融科技的監管,他還提出了四點針對性建議:一是完善監管框架。密切監測基於科技創新的業務模式變化,建立規範化的監管規則標準。二是創新技術手段。從十多年前的“1104”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到前些年EAST檢查分析系統,技術手段雖有提升,但監管的自動化、實時化水平仍需不斷提高。三是加強人員培訓。確保監管人員知識技能,足以應對新技術。四是加強協調合作。由於數據的跨境流動,需要監管部門更廣泛的開展合作,包括與其他公共服務部門,不同金融業態監管部門之間,不同國家間協調合作。

巴塞爾協議限制了創新?

馬雲“炮轟”的對象並不僅限於國內的金融體系,監管全球銀行業的巴塞爾協議被馬雲嘲諷爲“老年人俱樂部”。

“巴塞爾協議比較象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馬雲直言不諱。

在馬雲看來,正是巴塞爾協議讓歐洲的整體創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在金融數字化方面。

鄒加怡在當日的演講中卻強調說,面對疫情衝擊,《巴賽爾協議III》實施期限適度放寬,各國金融監管容忍度適當提高,對維護金融穩定和推動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

鄒加怡還提醒稱,要建立、遵循相應的市場規則,防止金融科技誘導過度金融消費,防止金融科技成爲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亦在峰會上提到,中國的整個數字經濟發展到今天,整個數字產業化走得比較快,在金融科技領域能夠產生像螞蟻集團這樣的機構,跟整個監管上包容審慎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陳文輝在講話中透露,社保基金是螞蟻集團投資者,第一輪已經重倉了螞蟻集團,現在也非常積極參與IPO,等待配售份額公佈。

陳文輝肯定說,整個產業數字化轉型正處於下半場,而在下半場當中,金融產業的數字化擔負着非常重要的責任,搞得好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再次騰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如果中間出一些岔子,也會帶來一些風險。

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

馬雲表示,他一直強調互聯網金融必須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豐富的數據;二是基於大數據的風控技術;三是基於大數據信用體系。用這三個標準衡量,就會看到P2P根本不是互聯網金融,但是今天不能因爲P2P把整個互聯網技術對金融的創新給否定了。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卻在峰會上非常明確地表示,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該納入監管,不管“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還是“數字金融”、“智能金融”,本質還是金融,同類業務適用同等監管的一致性原則

馬雲還將矛頭指向了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將之比作辦公室理論:“我們需要來自實踐的理論,不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P2P很多,就是來自辦公室理論的實踐,正確理解P2P給我們的巨大教訓,不是否定互聯網技術,更不要再重複辦公室理論的實踐。”

李東榮則表示,隨着數字金融蓬勃興起,原來現有的存量治理規則的適用性下降,增量治理規則的需求上升。監管、行業自律、規則標準的供給不夠,認識不夠並且研究不夠。

李東榮指出,在中國,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和有關行業自律組織,以業務規範、信息披露、資金存管、數據治理、技術應用安全等爲重點,也在加快建設涵蓋監管規定的行業標準,制定規則等戰略的多層次治理規則體系。這一治理規則體系有很強烈的共性需求,爲數字金融下一步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較好的保障。

馬雲呼籲監管給金融創新更多空間:“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我們不能用管理火車站的辦法來管機場,不能用昨天的辦法來管未來。”

而李東榮卻直言,在擁抱創新的過程中,促進創新發展,又把握好風險的同時,還需要樹立恰當的正確理念:所有的金融業務都該納入監管,不管你叫“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還是“數字金融”、“智能金融”,它們的本質還是金融,所以這條原則必須貫穿始終;充分肯定科技重要性的同時,要避免走入“技術萬能論”的誤區,並由此忽略對人的管理。技術的背後,不管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或者是科技手段如何應用,駕馭人的管理不可能因爲這些東西將它取消掉,怎樣將它結合好纔是個問題。

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