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初曾因工作問題,向大伯毛澤東抱怨,毛澤東:我不干預

毛主席一生共有三個侄子、一個侄女,但有一個侄子很是不同。他並非主席的親侄子,而是弟弟毛澤民的養子。

雖說不是親的,但毛主席待他和親侄子別無二樣,甚至給予了更多的偏愛,既做他的精神導師,還在物質上支持他。

比如,得知他要去東北工作時,還拿出自己部分稿費給他當路費。不僅如此,還將他納入《毛氏族譜》。

他就是烈士羅醒的親兒子毛華初。

毛主席和毛華初的緣分還要從1938年說起。

1938年,17歲的毛華初聽從養母王淑蘭的建議,從湖南韶山來到延安鳳凰山,也就是在這裡他見到了自己的大伯——毛澤東。

讓毛華初沒想到的是,自己剛來到延安就遇到了難題,自己的大伯竟不想接收自己。

其實並非毛主席不想收留這個孩子,他只是覺得孩子還小,再加上延安的生活條件實在艱苦,住的是窯洞,吃的小米和窩頭,他既擔心自己不能照顧好毛華初,也擔心毛華初吃不了苦。

思索再三之後,毛主席還是打算讓毛華初回去。

面對大伯的驅趕毛華初並沒有順從,而是據理力爭的說道,“我不回去,這裡有書讀,我要讀書。”

“這裡是有書讀,但不讓我們輕輕鬆鬆地讀書,日本鬼子的炮彈隨時都有可能落在這裡,我們躲炮彈、要跑路、要打仗,危險得很,生活條件也苦。”毛主席耐心的說。

“我不怕危險、不怕吃苦,我跟着媽媽坐過好幾次牢,也幫地主放過牛,還過過討飯的生活。”毛華初斬釘截鐵的回答。

看着毛華初一副堅毅的態度,毛主席原本堅硬的態度也漸漸軟了下來,最終還是留下了他,不過也事先跟他把話說得很清楚,

“從今天起,你就要爲革命吃苦了,你要知道,革命是一種艱難的苦差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艱苦奮鬥,才能取得勝利。因此,你今後學習也好,將來工作也好,都要以吃苦在先......”

這番話此後一直被毛華初銘記於心。

來到毛主席身邊後,毛華初時刻保持低調的行事作風,不僅沒有過多地暴露。自己是主席侄子的身份,還一心沉迷學習,努力保持上進。

1945年,我國前腳剛擊退日軍,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後腳國民黨就引發內戰,導致國內局勢不穩。

爲此黨中央做了一個決策,想將在延安的部分幹部派往全國各地,讓他們去穩定各地局勢,毛華初得知這個消息後,立馬錶示自己想去東北,他的想法得到了組織的同意。

出發前,毛華初在棗園碰到了大伯,便告訴他自己即將動身去東北的事情,主席聽後對他大加讚賞,並說“作爲毛家的一份子,理應爲社會和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出發時,一個難題又擺在了毛華初的面前,一窮二白的他究竟要怎麼去東北?萬般無奈之下,他再次找到大伯,想向他要一匹前往東北的馬。

毛主席知曉毛華初的難處,可棗園裡的馬,不是自己的是公家的,公家的東西不容私用,這是他一直堅持的原則。

大伯雖然沒有給毛華初牲口,但卻從自己的稿費中拿出2萬元邊幣(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銀行發行的貨幣的簡稱),讓他用作路費。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將自己日常穿的藍棉大衣一併給了毛華初,他擔心這個第一次出遠門的毛頭小子,抗不住東北嚴寒的天氣。

毛華初就這樣帶着大伯的關心、期許,踏上了東北之旅。

抵達東北之後毛華初始終謹記大伯的教導,要不怕吃苦、努力工作。

很快毛華初就因出色的工作能力備受重用,他在東北先後擔任過區委書記、縣委副書記以及省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等要職。

在東北期間,毛華初不僅在事業上有建樹,還收穫了美滿的愛情,對方名叫韓瑾行,也是一位努力爲羣衆服務的幹部。

毛華初和韓瑾行是在工作中相識的,兩人都擁有敢於吃苦、堅韌不拔的性格,由於脾性相近,因此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沒過多久便結了婚。

韓瑾行知道毛華初並非毛主席的親侄子,但她卻從丈夫身上,感受到了毛主席思想的影子,在丈夫的引領下她也漸漸學會了走進羣衆、瞭解羣衆,從根本上解決民衆需求的工作模式。

在東北待了4年之後,毛華初夫婦又聽從組織調遣,於1949年8月來到湘潭縣,毛華初先是在湘潭縣擔任縣委組織部部長一職。後來又成了湘潭縣的縣委書記。

而韓瑾行則被分配到了湘潭一區,擔任區長兼人民法庭庭長,後來成爲了新中國第一任株洲鎮鎮長和湘潭一區區長。

1955年8月,初任湖南省林業廳副廳長的毛華初,來到北京參加全國林業工作會議,工作間隙還去探望了毛澤東,這是叔侄倆時隔十年的再次相見。

毛主席見到毛華初很高興,不僅詳細詢問了他的生活近況,也仔細瞭解了他的工作情況,毛華初將自己這些年在東北和湖南兩地的工作如實彙報,主席聽完之後倍感欣慰,曾經那個讓人擔心的毛頭小子,如今已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了。

此後,毛華初每次來北京參加工作會議,都會抽空到中南海拜見大伯,兩人不僅會嘮家常,還會討論工作上的事情,在工作上大伯給了毛華初很多建議。

而毛主席每次去到湖南也都會與毛華初見上一面,並給予他一些新的工作建議。

比如1960年,毛主席到長沙視察時,得知毛華初已是湖南省檔案局副局長,於是向他建議多搞調查研究。

聽了主席的建議,毛華初立即設立省委政策研究室,自己不僅擔任副主任,還兼省農林水利辦公室副主任。

此後一直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並隨時向毛澤東反映調查情況,毛華初也因此得到了主席的信任和好評。

不僅如此,每當主席去到距離湖南不是太遠的城市,也都會讓毛華初來與自己見面。

1962年2月,毛主席在上海出差時,他便讓秘書打電話叫來毛華初,看到毛華初主席高興地說道,“真好,你總是這樣朝氣蓬勃,王淑蘭有你這樣一個兒子好啊!李敏、李訥、遠新都來了,你們過去見面少,還不認識吧?今晚你們認識認識吧!”

談話間,毛澤東又對一旁的汪東興說:“是我要他來的,旅費就由我出吧”。

如今工作多年的毛華初,早就不是那個連路費都沒有的窮小子了,但面對大伯的熱心毛華初並未拒絕,因爲他知道那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的濃濃愛意。

此外,毛主席還在程潛、周世釗、張平化、王延春等一衆老友面前,指着毛華初驕傲地介紹道“他就是我的侄子毛華初,是個肯吃苦的好苗子,去過東北現在在湖南任教育廳長……”

毛主席雖然很喜愛毛華初,但是絕非無條件的“溺愛”。

叔侄倆有一次見面時,毛華初有些抱怨的向大伯說道:

“大伯,中南局準備調我去工作,行李都打好包了。可前兩天,省委又打電話來,說省委決定我繼續留在湖南工作,並已報經中南局組織部批准同意。”

聽完這番話毛主席表示:

“你的工作調動我不干預,你調廣東也好,留湖南也好,但你在廣東要研究廣東的問題,而在湖南則要研究湖南的問題。”

雖然沒能成功調遣,但毛華初卻從毛主席身上學會了,永遠不要因私忘公。

從上文就不難看出,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毛華初都得到了主席的細心照顧,與其他侄子相比,主席似乎對毛華初格外偏愛,這究竟是爲何?

首先毛華初和主席朝夕相處了整整七年,兩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其次,毛華初不怕吃苦、工作能力強,是一個難得的優秀人才,不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毛華初是革命烈士的遺孤。

毛華初的生母叫羅醒,是一位共產黨人,年僅30歲就爲黨的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1927年4月,四一二政變發生,蔣介石下令對共產黨進行大力清洗和圍剿,羅醒因組織鄉里的進步人士進行抗爭,不幸被敵人抓捕。

後來雖被組織解救出來,但組織領導認爲她的身份極有可能已經暴露,於是立馬把她送去長沙,讓她在長沙重新展開工作。

來到長沙之後,羅醒爲了工作四處遊走,正當她的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卻再次被捕,而這已是毛華初第三次跟着母親坐牢了。

不過,這次坐牢卻讓毛華初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因爲他們在監獄裡,遇到了一個叫王淑蘭的女人——這個女人不僅是黨員,還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澤民的妻子。

羅醒在監獄中,意外得知自己即將被處決,於是跟王淑蘭商議,如果自己不幸遇難,那麼請王淑蘭把毛華初撫養成人,等毛華初長大後,繼續讓他參加革命,爲國家做貢獻。

時間來到1930年7月下旬,國民黨新軍閥內部爆發大規模內戰,一時間他們無暇顧及各地防務,彭德懷便趁機率領紅三軍團攻打長沙,將監獄內的進步人士全部解救出來。

從監獄出來後的羅醒和王淑蘭,帶着毛華初聯繫上了紅三軍團,並向紅三軍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通過紅三軍團,羅醒和王淑蘭聯繫上了組織。

組織經過一番考量,決定安排羅醒參加紅軍,而王淑蘭負責在地方工作。

羅醒認爲自己此後的工作,不僅會很忙還以很危險,自己完全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照顧好毛華初,於是把毛華初託付給了王淑蘭,並對毛華初說:“以後,她就是你的親媽媽了。”

羅家母子自那次分開後,便再也沒見過面。

因爲在1931年的時候,羅醒在執行命令的途中,遭到了敵人的迫害,英勇犧牲了,

而另一邊的毛華初和王淑蘭,則在白區過上了相依爲命的生活。

那時候由於王淑蘭和組織失去聯絡,因此他們在白區生活得很艱苦,爲了生活毛華初不得不到處找工作補貼家用,他做過長工、放牛、砍柴等工作。

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八路軍在長沙設立了辦事處,王淑蘭才聯繫上了組織,經組織同意之後,王淑蘭將毛華初送去延安進行學習。

在延安通過與毛華初的聊天,主席得知毛華初10歲就喪母,心裡很是心疼,所以一直把他當作親人看待。

結語:

1984年,毛華初在教育廳副廳長的任上離休,退休後的他並沒有整日無所事事,而是始終保持學習的狀態,既關注着時政新聞和社會熱點,還積極參加離休黨支部的學習活動。

三年之後,毛華初的待遇得到提升,享受正廳級待遇。

2009年,他被提高爲副部級待遇。

2015年3月17日,毛華初因病搶救無效在湖南長沙去世,享年94歲。

毛華初去世後,他的家人將他的骨灰送回湖南韶山,葬在距毛澤東故居約200米的象鼻山嘴的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