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8個月的貿易談判,美陸雙方終於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外界解讀認爲,美國總統川普這次贏得較多,但觀察家分析,後續將面臨技術轉移、產業補貼等最棘手問題,這些爭端上談判桌仍不容樂觀,美陸誰纔是終極勝利者,仍有變數。
川普在白宮接見陸貿易代表、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時表示,美陸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與農產品採購方面達成協議。陸方同意採購美國農產品400億到500億美元,雙方也就貨幣及匯率議題達成共識。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雖然美陸達成共識是「雙贏」,但美方取得多項陸方承諾,陸方卻只換取撤除部份關稅;因此被外界解讀,川普此次贏得比陸方多,打贏第一階段戰役。
觀察家指出,首輪協議只解決陸方採購美國農產品等「容易談判」的議題,並未觸及大陸經濟結構等最核心問題,即使簽署首階段協議,二、三階段將面對技術轉移、產業補貼等結構性改革的最棘手議題,這些爭端上談判桌後,美陸勢必再掀一波角力,談判前景不容樂觀。
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大陸事務部主管Eswar Prasad也認爲,本週五的協議或能延緩緊張局勢進一步升高,但並未徹底解決陸美間主要貿易爭端,也未減輕兩國雙邊關係的經濟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