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半導體政策衝擊臺灣?學者:美本土生產短期不可行

半導體政策衝擊臺灣學者:美本土生產短期不可行。曾薏蘋攝

遠景基金會舉辦「美高層官員亞歐行之意涵:臺灣觀點座談會,被問到美日正積極分散半導體供應鏈,是否將衝擊臺灣半導體業。政大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李世暉今表示,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從短期來看是不可行的。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佈的2.25兆美元「美國就業計劃」中,特別要求在半導體的研發和製造部分補貼500億美元,包括打造1座國家半導體科技中心外媒提到,關鍵電子零組件的生產將不依賴政治風險較高的臺灣或中國

李世暉認爲,美國半導體市場中,要做這件事大概只有2個可能性,一是要求輸入到美國市場就必須採用美國零組件或設備,這件事在各國FTA一定會談到,運用享有某種程度優惠方式推動。

他說,但全世界在半導體生產製造關稅已降到極低,有否可能打個問號,若美國有這樣的要求,臺、日應會在商業與安全考量下做這件事。

李世暉接着說,二是資本控制,美國透過華爾街的資本入股,對東亞國家中擁有某種程度關鍵生產技術產商形成某種程度的控制,這是可行的。

李世暉認爲,若真的要讓美國本土生產半導體,可能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包括投資設備、人才外,及尋找供應美國之外的其他市場纔會有經濟規格,從長期來看可行,但從短期 來看是不可行的,特別是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競爭優勢,跟1980年代差不多。

李世暉還說,1980年代時美國因掌控多數半導體技術動用智慧財產權要求日本東芝企業讓步,但現在美國能否在智財權領域上要求東亞國家在輸出或希望投資美國事情上讓步,美國的力量已不如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