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危機 都是彎道超車機會

卞志祥觀察到,企業端在這段期間最大的思維轉換,體現在從過去以衝高營收規模、更多角化經營的營運策略,轉換爲思考如何控制預算、用更低的成本或更少的人力,去精簡、儲糧以因應未來的不確定性。

每一次的市場危機時刻,「都是彎道超車的機會」。卞志祥指出,在市場明確、體質健全的前提下,企業蹲低的時候就是超車的時機點,從過往臺灣科技業的發展來看,諸如臺積電、鴻海等臺灣企業,都已經向國際示範了許多回。

卞志祥直言,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下,也是企業重新檢視其IT、數位運作的模型是否爲最佳化的最好時機。微軟亦提出「do more with less」,思索如何用更少的資源或成本,去做更多的事,這也是企業推動數位化、上雲轉型的目標之一。

回頭分析臺灣產業的雲端轉型,十多年來從原生產業如電商、電競遊戲等,第一波雲端技術成型期,到第二波大型企業如高科技製造業開始投入從周邊到核心的上雲,包括AIoT、ERP到智慧工廠建置。「現在正進入第三波的起點」,卞志祥指出,過往受到高度監管的行業如電信、金融、醫療,甚至是政府機構等,隨着全球趨勢潮流及法規的重新解構,也開始運用雲端的運算力來優化、加速內部流程運作、對外服務量能。

接下來的第四波,也是卞志祥上任後訂下的中短期積極目標之一,將數位轉型、數位韌性從大型企業推向中小型企業,快速協助大中小型企業都能享受雲端。而微軟身爲最懂企業需求及痛點的「企業客戶王者」,卞志祥很是樂觀看待接下來臺灣產業在這三年轉型變化。

這樣的信心,一部分來自於微軟在近十年來的轉型與成果。對照微軟的轉型進程,卞志祥以三階段做爲區隔,首先第一步「Cloud first」將所有的思維、邏輯皆轉換爲以「雲」核心的競爭力與科技力,並發展智慧雲端、智慧邊緣運算來進行「微服務」。

第二階段則是「擁抱開放」,包括技術的開放、對夥伴生態圈的開放、商業關係的開放,謹守「協作者」的角色、而非競爭者。到第三階段「深耕產業」,微軟在六大產業包括電信、金融、醫療、政府及非營利機構、製造、零售等投入佈局。

爲了建構出連結整個產業生態系的平臺,微軟近年持續加碼投資臺灣,從2016年成立的物聯網創新中心、2020年加入物聯網卓越中心,及2018、2019年接連在臺成立的AI研發中心、新創加速器,到近兩年投入建置介接國際規模的大型雲端資料中心、Azure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團隊,並進一步建置金融生態圈與產業聯盟、微軟永續雲綠色金融等,今、明年內都將逐步到位。

微軟的另一優勢,除積累紮實的大企業上雲與大規模上雲經驗,「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進入客戶產業」的明確定位,給予客戶信賴感和共榮服務,也讓微軟能真正賦能每個需要轉型的夥伴,實現推動整體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