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恐釀癌症用藥漲價 產業界指出癥結點
健保給付價格若太低,可能導致藥品退出臺灣。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對等關稅措施將揮向藥品。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目前美國進口藥品佔健保藥費支出的10%,特別是癌症用藥,價格可能調漲;藥廠認爲,美國關稅政策對臺灣藥品市場的主要影響,並非直接的關稅成本,而是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可能導致製造成本上升,除積極與原廠爭取維持供貨,必要時也會向健保申請調整藥價。
國內健保給付價格若太低,可能導致藥品退出臺灣,健保署評估收載藥品中,有177項從美國進口,一年佔健保藥費支出10%,邱泰源今表示,關稅變來變去,擔心進口藥會有漲價的可能性,不過健保藥品管理辦法第34條寫得很清楚,若漲價,經成本分析後,健保署申請依此來調價,不會影響藥物進口。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陳全文指出,藥品輸臺零關稅,加上總統賴清德已表態不採關稅報復,所以對進口藥品來說,關稅調整不會直接受到影響;但藥品製造牽涉到能源、包材、原料藥等,中國大陸和印度是出口大宗,在全球供應鏈架構下,就可能導致成本增加。
本月初剛砍完健保藥價,陳全文表示,畢竟全球都在搶貨時,藥廠一定會選擇價格好的地方,臺灣的市場又小,廠商覺得藥價不敷成本時,可申請提出調高價格,不過這需要時間,協會會員也會盡可能向原廠爭取、維持國內藥品供應。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則說,臺灣學名藥的主要市場,包含內需與東南亞國家等,出口到美國的學名藥佔比不大;不過原料藥方面,這筆絕對金額對臺灣是大的,但對美國的相對金額則較小,因爲其主要仰賴大陸和印度等。對等關稅對臺灣的製藥產業,短期內應不會有立即影響,除非全球原料藥供應鏈發生重大改變、達到新的平衡。
陳誼芬表示,如果大陸和印度因爲對等關稅,減少原料藥產量,就可能衝擊臺灣,因爲臺灣也大量仰賴從中、印進口原料藥,這位導致取得原料藥變得困難或高昂;如果中、印維持產量,但將輸出至美國的份額,轉移至其他市場,這對臺灣反而是利多,因爲供給增加,臺灣有機會以相對低的價格取得原料藥、增加議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