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遏制下的習普戰略共鳴

俄羅斯總統普亭(左)16日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北京會面。 路透

當西方揚言須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以削弱其國力時,北京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計劃原則,已然從區域方案上升到防止全球性衝突的普遍地位。俄羅斯是以安全戰略原則指導軍事進程,隨時可以開啓談判。然而,西方是以軍事勝利原則指導北約東擴,爲歐洲引來俄羅斯軍事升級的威脅,捆綁全球經濟向美國扈從。美俄因摧毀雙方建構多年的戰略控管機制,而陷入地緣權力結構失衡的狀態。俄烏戰爭反映大國的戰略衝突本質,破壞現有的全球經濟秩序,但不能止戰和解的責任不在中國。

昨日,俄羅斯總統普亭率領重要內閣成員與企業代表訪問中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前舉行隆重歡迎儀式。習普在北京慶祝中俄建交七十五週年暨文化年的紀念活動,並且展開關鍵對談。今日,普亭將在哈爾濱參加第八屆中俄博覽會開幕式與第四屆中俄經濟論壇,並且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進行座談。俄羅斯日前慶祝了紀念衛國戰爭的五九勝利節活動,普亭訪中試圖從二戰與中蘇共結盟初期的歷史記憶中,喚起雙方捍衛國家生存的共同革命情感。那麼,習普兩人將產生怎樣的化學作用?

首先,普亭在總統就職後確認新內閣,任命了經濟心腹貝洛索夫擔任國防部長。新的國防方向是把軍人的福祉保障、作戰經驗與武裝配備融入到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當中,擴大安全預算佔據國家總體預算的四成。普亭曾表示中國能憑藉經濟完成國家戰略目標,這與習近平主張和平崛起發生共鳴。

其次,習近平將在安全生存與經濟利益的抉擇過程中,長期因應外部安全威脅大於中美經濟合作的前景。儘管,習近平在去年舊金山APEC峰會與今年歐洲三國的元首外交上,表現出向西方經濟妥協的姿態。然而,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暨經濟圍堵的遏制大戰略是華府的共識,中國的經濟榮景已經無法建立在與美國共生互賴的貿易架構上。

再者,美國經濟制裁控制全球支付體系,中俄須完善本幣支付系統,以緩解雙邊貿易遭到延宕的進程。北京則面臨兩項重大抉擇:其一,倘若中國要留在美國領導的全球貿易市場體系內,會弱化習近平以黨領軍且領政的領導權威;其二,倘若習近平要往美國希望的公平貿易傾斜,那減緩中俄貿易整合速度將影響全球南方的信心。目前西方並沒有準備好接受中國過多的商品來破壞本國的產業結構,因此,習普兩人需要在建構全球更大的貿易市場中合作,創造崛起所需要的新全球秩序條件。

簡言之,北京的核心利益,將不斷受美國維繫單極霸權目標的挑戰與忽略。美國在冷戰時期的交往政策告終,揭示向戰略清晰邁進是不排除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態度轉變。倘若北京此時向華府經濟傾斜,那麼,未來若遭經濟封鎖將面臨軟化對核心利益的堅持,最後又被迫要在捍衛核心利益時使用武力,這顯然不符合習近平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是打造一支不畏戰且不求戰的新質戰鬥力優質軍隊。那麼,普亭偕同防長貝洛索夫、聯邦安全會議秘書長紹伊古和外長拉夫羅夫小範圍與中方密談,就具戰略核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