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構建更有交集的臺美軍事合作

臺美雙方軍事合作交流近年出現對話分歧的困境。(圖/記者季相儒攝)

近來,有不少對美臺軍事安全合作展望的相關報導,從8月間臺美戰略層級的「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到蔡政府接下來可能會向美國申購什麼武器,到臺灣保密問題會否影響美方釋出先進軍事科技之意願,乃至於美臺在軍售之外軍事領域的可能合作項目等,不一而足。

軍事安全合作堪與經貿並列爲臺灣與美國間最重要的關係領域,對雙方均具極重要且難以取代之戰略價值,故爲北京雖握有強大經濟、政治與其他戰略實力,卻迄今仍未能槓桿華府摒棄臺灣這個準盟邦核心原因之一。歷屆政府對臺美軍事安全關係均高度重視,蔡政府亦然。然過去這些年來,雙方的相關對話有時卻不十分投機,我們對此重要關係之經營,也不無可以檢討改進的空間。

首先,川普政府的亞太國安團隊暨實際主管涉臺(兩岸)政策官員正待成形就位,談後續軍售或任何更具突破性的軍事合作恐仍言之尚早。川普政府主管亞洲政策的3個主要角色,實際上只有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是正式任職,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系由原東亞局首席副助卿董雲裳 (Susan Thornton)代理(可能有望真除),而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雖仍在任命中,但據傳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可正式就任。也就是說,即便川普政府有意在對臺政策上做出重大的政策性承轉,最快也得等到今年第四季以後才較可能實質討論。

此外,美臺不乏多項之前便已敲定多項合作仍待落實,有賴雙方技巧推動、用心執行,並睿智的逐步擴大其成效,以爲進一步深化、拓展美臺安全合作關係創造政策論述之籌碼。事實上,這些包括現役將官(或助理副部長級以上文官)訪臺、訓練交流等倡議已低調進行,只是雙方認爲尚未到有必要(或顯著益處)公開的時機。

好消息是,川普政府對臺灣議題仍相當注視,並積極參與經營。之前不具名的美方國安高層,向臺灣訪團與媒體表達對募兵制等臺灣國防議題的看法便是具體明證。但美方官員私下對筆者表示,近年似有愈來愈難跟我們談得到一塊兒的感覺。這是因爲他們認爲,我方對美國一再呼籲臺灣因應近期威脅所需落實的許多措施與政策建議置若罔聞,卻不斷將訴求重點放在一些高困難度的長期議題上,譬如要求美方釋出要將近10年後纔可能形成實質能力的F-35B戰機潛艦技術

▲臺灣欲向美方提出F-35採購意向書,但美方認爲臺灣目前沒有需要,且建議臺灣先評估國防預算能否負擔。(圖/翻攝自洛克希德·馬丁官網

近年來北京有系統的政軍銳進,終於促使美國具體化了對中共軍事威脅之關切,並開始在亞太地區拓展與盟邦合作,籌建能量試圖抵消其戰略挑戰。臺灣近來在軍事合作上漸受重視(較適於公開的例子包括高階將領應邀公開出席美軍活動、今年6月間軍售之部分釋出限制突破、國軍人員觀摩,甚至實際參與美軍演訓等),正是此政策思維下的產物。

有鑑於東亞風雲日緊,而中共在可見未來對臺軍事威脅也確實存在,美方希望我積極強化現有戰力以爲因應。這其實也是過去這些年美國防部不斷對我建議,也透過各智庫學者提出研析建言(當然,後者的品質與參考價值各有優次)的原由。美方認爲,臺灣最需迫切注意的包括人員問題、國防預算、彈藥戰備存量不足、部分脆弱性極需改善等,其中不少是老問題,但也不乏許多可以在短期內投注資源與政策優先而解決者。

事實上,美方也不是不理解我在短期內顯著增加國防支出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多年來一直苦口婆心奉勸臺灣考慮改採另類運用現有(或限額)資源之所謂「創新、非對稱建軍與作戰思維,但我軍方雖「創新、非對稱」政策宣示的震天價響,但實質成效卻仍有限。美國會感到某些程度的挫折與不耐,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當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爭取美國下一代戰機與潛艦等先進技術的協助確有其必要,也具政策合理性。但誠如一位美方官員日前坦言:「美國跟臺灣的利益不盡相同,我們(美方)有時難以理解臺灣在政策上優先順序的邏輯。配合臺灣所強調的長期需求,在中短期內能爲美國帶來什麼關鍵性利益?」

這正是臺美雙方對話有欠交集之癥結,但或許也指出了紓解之道。

▲蔡政府全力推動國艦國造,目前正在爭取美國政府審覈同意技術輸出,如順利可望年底完成設計。(圖/記者季相儒攝)

臺灣需在美方一再敦促重視的短期議題上,做出可看見的努力並獲致實質改善成果,也就是說,我們要能拿出一些美方認爲極需改善,且最多兩、三年內便可立竿見影的「成績」來,證明我們確實是在「玩真的」。如果在臺海東亞地區發生事故或衝突時,臺灣或可爲美國提供助力,至少不至於淪爲額外負擔。如此,才較有利於我們向美方爭取中長期建軍備戰,甚至累積戰略籌碼所需的軟硬體或其他合作倡議。

在此同時,政府也需加強對美方闡釋我們迫切爭取項目(如戰機、潛艦等軍購或其他性質的軍事/安全合作)之需求邏輯。我們向美方爭取時,不僅要闡述自身的需求理由,更需讓美方瞭解,藉由支持我們的要求而進一步提升的美臺軍事與戰略安全合作,是會如何有益臺海均勢、有助亞太安定、更有裨美國短、中、長期核心國家利益。

舉例說,我們目前極待美政府批准潛艦國造所需之部分技術協助。在向美方爭取時,就必須事先用功擬妥有力論述,並視需要另闢遊說管道配合推動。一定要講得出(事後也得做得到)爲何美政府應優先處理釋出潛艦戰系,協助我推動潛艦國造案,以及這對美方所關切之中共近期威脅有何關聯。

更重要的是,我們負責與美方溝通的軍方與國安高層,必須更重視,並大幅增進其論述能力與品質。相關單位除需積極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外,更須借重具此領域專長或經驗的體制外人才(如具實際戰力之國內外智庫與學者專家)來提供協助,打贏這場攸關國家利益與安全的長期抗戰。

好文推薦

梅復興/巡弋飛彈,還是巡航飛彈

梅復興/觀微思着論魚雷

梅復興/美同意軍售HARM 一舉多得的盤算

梅復興/濱海決勝?能源運輸攻防纔是決勝點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梅復興,臺北出生,祖籍湘東旅居美國。長期鑽研國防,嫺熟美臺安全關係。曾創辦並主編《 臺海軍情》電子期刊,現爲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