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血壓定義下修 臺「已有積極診斷目標」暫不跟進

美國心臟協會更新血壓的治療指引,下修高血壓定義,圖爲高血壓相關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美國心臟協會13日更新高血壓的治療指引,把高血壓定義從140/90毫米汞柱下修爲130/80毫米汞柱。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我國高血壓定義仍維持140/90毫米汞柱以上,但今年提出的新版高血壓控制標準已把7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蛋白尿患者高風險患者的血壓目標下修到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方向相同且更加積極。

外電報導指出,美國心臟協會(AHA)與美國心臟學院(ACC)共同發佈指引,正常血壓值爲120/80毫米汞柱,高血壓則改爲收縮壓130/80毫米汞柱以上,更改標準後將近一半(46%)的美國人口將被定義爲有高血壓。

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受訪表示,這樣的診斷改變可使大衆更注意高血壓問題,以積極的方向面對高血壓也確實是世界趨勢。其實美國在2014年曾經把將60歲以上病人收縮壓目標值放寬到150毫米汞柱以下,後來證實錯誤的方向。

▲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資料照。(圖/記者嚴雲岑攝)

至於臺灣,過去已把心臟病、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血壓建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今年5月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與臺灣高血壓學會出版最新指引,進一步對7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蛋白尿患者,建議收縮壓降到120毫米汞柱以下,控制目標方向更加積極。

王宗道說,高血壓定義目前僅美國下修至130/80毫米汞柱,世界衛生組織歐洲仍維持140/90毫米汞柱,我方短期內應該不會跟進下修。

國民健康署組長賈淑麗則表示,臺灣是否下修還有待與相關學界討論;事實上,美國發表新的指引中也提到,重點是作爲警訊,應該從非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的健康飲食作起。

賈淑麗強調,防治高血壓六要點包含減鹽、定期量血壓及控制、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特別是定期量血壓,若是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應該要以更高的頻率做血壓監測,超過140則應該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