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唯一超音速轟炸機 B-1B槍騎兵式

B-1B轟炸機的灰色表面,是雷達波吸收塗層,可以降低它的雷達訊跡。(圖/美國空軍)

30多年來,B-1B槍騎兵(Lancer)是美國遠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攜帶大量的精準飛彈與傳統炸彈,以超音速的性能,隨時隨地向世界任何地方的戰場,提供陸上友軍的密集火力支援。不過它的研發故事也有一番曲折,竟是從已廢棄的計劃中挽救回來的。

1959年的B-58盜賊式超音速轟炸機,是第一種超音速轟炸機,不過載彈量太小。(圖/美國空軍)

1950年代,美國空軍最具威力的轟炸機是B-52同溫層堡壘式,它的載彈量極大,航程也極遠,但是它的航速只達到0.8馬赫,美國擔心萬一出現與蘇聯的核戰爭時,B-52可能來不及飛抵蘇聯城市品,於是開始設計超音速核子轟炸機,隨後康威爾(Convair)d B-58盜賊式(Hustler)轟炸機就問世了,B-58採用三角翼佈局,極速可達到2馬赫,然而它的機艙太小,航程也不夠遠,並不能符合戰略轟炸機的性能需求。之後更具野心的XB-70戰神仕婢(Valkyrie)的計劃被提出,它的預估極速達到令人震驚的3馬赫,可惜試飛的2號機,在1966年6月8日,遭到伴飛的F-104的碰撞而空中爆炸。

在那之後的10年間,另一種新的戰略武器登場,也就是潛射洲際飛彈,因此美國空軍不再熱衷高速轟炸機,轉而研發能夠穿透敵方防禦系統的低空滲透飛行器。而B-1的故事就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開始。

B-1具有可變翼設計,在收攏到後方時, 飛行極速可超過音速。(圖/美國空軍)

1970年,美國空軍打算替換B-52,但是對於新一代的戰略轟炸機性能要求還不明確,使得性能規格是「在次音速與超音速都有不錯的飛行性能,而且跑道起飛和着陸的距離限定在2公里內」,這種要求其實不容易達到,但是洛克威爾國際公司(Rockwell International)仍然提出一種配有可變後掠翼,並且翼身融合設計的大型轟炸機,這就是B-1A,它的優良設計,確實可以同時滿足低速巡航與高速衝刺的性能,設計極速可以達到2馬赫。 第一架 B-1A原型機問世於1974年12月23日,之後陸續建造了4架原型機,結果因爲美蘇戰略武器談判,卡特政府爲了釋出善意,B-1A的量產計劃於1977年取消。

然而,主張與蘇聯軍備競賽的雷根政府上臺後,B-1計劃又恢復了,不過此時性能要求略做調整,不再追求2.2馬赫的高速度,而是限制在1.2馬赫,主要原因是設計單純化,如果硬要2.2馬赫,進氣口必須是從2維可變式的,這樣的增加重量也不易維修。其他變化包括:增加有效載彈量,另外要減少雷達截面,也就是納入了初期的隱身效果。

第一架B-1B在1984年10月問世,性能符合需求,隨後進入量產,於1986年10月1日正式服役,而最後一架B-1B是在1988年5月2日交付。B-1B擁有近50項飛行世界紀錄,包括速度、有效載荷、飛行距離和爬升時間。

B-1B 的實戰是在1998年12月,首次執行伊拉克的轟炸行動。次年1999年,在南斯拉夫境內出動了六架B-1B,不過沒有太多發揮空間。 真正的活躍是在2001年以後的反恐戰爭,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2001年6月展開)的前半年,8架B-1B投彈量相當於聯軍投彈總數的近40%。其中包括3900枚JDAM(聯合遠攻炸彈)。在伊拉克自由行動(2003年3月)中,B-1B機隊投放了美軍43%的JDAM炸彈,而且多數的B-1B都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的,並不是駐留在戰地,可見它的航程與效率,目前美國空軍有62架在服役中。

B-1B在美國空軍內部的綽號是「骨頭」(The Bone),原因是B-1可以寫做B-ONE,讀音就是B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