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官員赴陸磋商外交政策 專家:減少誤解和猜疑

美國務院高官赴中磋商外交政策後會學者,專家:減少誤解和猜疑。(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微信公衆號)

澎湃新聞報導,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微信公衆號1日刊文稱,美國務院高官日前赴中磋商外交政策結束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兼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應邀與美國國務院政策規畫司司艾哈邁德、美國國務院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中國事務協調辦公室高級顧問威廉斯、及美國駐上海副總領事戴德年等,餐敘座談,就當前國際局勢、中美關係、美國對中政策等問題,深入討論和交流。學者分析,中美官方這次磋商,意在分享對國際形勢格局的總體看法。

中國外交部官網稱,大陸外交部部長助理兼政策規畫司司長苗得雨於2月27日在上海與艾哈邁德舉行新一輪中美外交政策磋商。雙方重點就各自外交政策以及國際形勢、地區熱點問題等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

澎湃新聞報導,吳心伯表示,1日這次座談交流持續了2個多小時。「交流比較順暢,現場氣氛也很融洽。與職業外交官相比,艾哈邁德的態度比較理性和開放。」吳心伯說。

在分析此輪中美外交磋商時,吳心伯表示,此次會議的性質並非談判,雙方意在分享對國際形勢格局的總體看法。與去年外交磋商會議不同,中方這次採用了「坦誠、深入、建設性」三個詞來形容此次會談。「自舊金山中美首腦會晤以來,兩國在對話氣氛有所緩和的背景下進行交流,此次磋商有助於兩國對彼此政策和戰略的瞭解,減少誤解和猜疑。」

此次美方帶隊訪問上海的艾哈邁德有着較爲多元的經歷。從其職業生涯來看,他跨越學界和政界,履歷豐富。艾哈邁德是巴基斯坦裔,在擔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畫司司長之前,他在智庫、國際組織和高校任職。

美國國務院網站稱,艾哈邁德於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之後在劍橋大學獲得國際關係碩士學位。他在聯合國工作了近15年,主要從事聯合國國際維和機制的管理和改革工作,曾參與起草斯雷布雷尼察事件的報告,並曾在柬埔寨、南非、波黑地區、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任職。此外,艾哈邁德還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任教。

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擔任高級研究員期間,艾哈邁德曾領導一個兩黨特別工作組,擔任「美國中產階級外交政策」項目主要負責人,他還曾經擔任總統特別助理、國家安全會議戰略規畫高級主任及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謀長。

時隔四個月舉行外交政策磋商:有助於“減少誤解和猜疑”

實際上,這並非中美首次就類似議題展開對話。2023年11月1日,外交部政策規畫司司長苗得雨在維也納與艾哈邁德舉行中美外交政策磋商。大陸外交部官網稱,雙方圍繞國際地區形勢、各自內外政策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吳心伯認爲,無論從時間還是地點,此輪中美外交政策磋商都有其特殊之處。「這次會晤距上一次磋商僅隔四個月,而且選擇在上海這一見證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城市舉行磋商,而非第三國。」吳心伯說。

進入2月,中美兩國在多個領域展開了密集互動。2月5日至6日,中美經濟工作組在北京舉行第三次會議。2月18日,大陸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王小洪在維也納與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馬約卡斯會晤。雙方就推進兩國禁毒和執法合作,解決彼此關切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

2月28日和2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先後在北京會見由會長兼執行長克拉克率領的美國商會訪中團。雙方認爲,中美經貿關係至關重要,應通過溝通對話增進了解,推進互利合作,促進中美關係穩定發展。

吳心伯認爲,對拜登政府而言,在大選年維持對中關係的穩定,對其競選有一定幫助。「拜登政府還是希望在大選年保證中美關係的穩定。我們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對中美關係造成的不利影響,如共和黨及其所控制下的衆議院可能會向拜登政府施壓,要求其採取更加強硬的對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