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分析報導》中國公司不怕美國監管,上市圈錢纔是王道(傑西)

對於網路上有傳用戶數據「打包」給美國滴滴出行副總裁李敏昨表示,國內用戶的數據都存放在國內伺服器,絕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中新社)

儘管美中緊張關係不斷加劇,而且美國監管當局加強了對中企的審查,但在美國資本市場的巨大誘惑下,尋求在美國上市中國企業數量不斷攀升。

中國領先網約車平臺滴滴出行週三(6月30日)在美國上市交易,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籌集了約44億美元,使該公司估值最高時達到730億美元,成爲自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後在美融資最高的中國公司。

雖然滴滴受到了華爾街投資者的歡迎,但在美中兩國緊張局勢的推動下,缺乏財務透明性的中國上市公司正受到美國官方更嚴格的審查,未來可能出現大批中企面臨強迫退市的前景

上市熱潮

根據金融數據供應商路孚特的數據,今年前六個月,共有29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籌資總額達76億美元,創下歷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專注亞洲業務的審計和諮詢公司麥楷博平(Marcum BP)聯席董事長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表示,美國爲全球想上市的公司提供了無可比擬的融資條件

他告訴美國之音說:「美國市場提供了最多樣化的資本來源,允許附加輪融資,並將公司提升到全球舞臺。儘管有政治壓力,但美國和亞洲的投資者都有明顯的興趣來完成交易。」

除了能夠吸引更多資本,在美上市還幫助中國公司擺脫中國當局的資本流通限制。滴滴出行的主要投資者包括軟銀優步和騰訊。

佛羅里達大學的金融學教授裡特(Jay Ritter)告訴美國之音:「滴滴有一些外國股東,如果滴滴在中國上市,這些股東在出售股票時可能會面臨資金流出中國的問題,因爲政府實行貨幣管制。」

儘管當前美國IPO市場總體火爆,但對新上市中資公司的熱情有下降的趨勢。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報道稱,滴滴決定爲這宗IPO謹慎定價,估值低於最初的預期,主要因爲最近一些在美國IPO的中國公司表現不佳,以及目前在美國上市的IPO交易過多。

上週,中國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在美國上市首日即破發,收跌超過25%,此後股價表現低迷;另一家電商叮咚買菜在上市前夕主動將籌資規模降至原定的四分之一,上市後股價仍經歷過山車。

三年摘牌風險

即便被允許在美上市,但這些中國公司正面臨越來越大監管壓力,如果審計不達標,將在美國面臨退市的風險。

拜登政府正在推動上一任政府要求加強的證券交易審查。去年12月,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該法案的目標是將連續三年未達到美國審計標準的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退市。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弗裡德(Jesse Fried)告訴美國之音: 「滴滴面臨着與其他中國公司一樣的退市風險,如果其審計工作連續三年得不到檢查,其股票就必須停牌。」

他接着說:「中國公司無法自己解決會計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中國同意美國上市公司會計和監督委員會(PCAOB)對審計進行某種形式的檢查,或者美國不完全執行HFCA法案。」

與其他在美上市的國家不同,中國從未讓美國監管機構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審計記錄做檢查,以評級公司財務情況。PCAOB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多次試圖與中國商討獲取審計記錄的事宜,至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認爲,共享審計底稿是對其主權的侵犯,並有泄露國家機密的風險。北京還宣佈,中國公司在未獲政府許可的情況下遵守外國證券規定屬於違法。

許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完全或部分中國政府控制,在美中地緣政治經濟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更不可能分享國內領先行業公司的信息。

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量化金融項目主任卡爾霍恩(George Calhoun)告訴美國之音:「你必須把中國政府的不情願解讀爲一個政治措施…我不認爲公司會反對,是中國政府的監管機構反對,這是中國和美國目前對峙的一部分。」

事實上,中國監管機構正對中國大型科技企業採取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公司妥善收集、儲存和處理關鍵數據。有報告稱,中國正考慮與國內科技巨頭建立合資企業,負責監督他們從數億消費者那裡收集的數據。

僅在滴滴上市兩天後,中國網信辦週五宣稱,爲了保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對滴滴出行展開新調查。在調查期間,新用戶將無法註冊滴滴叫車服務。

從美國的角度看,新的證券監管政策得到國會兩黨支持,不僅不會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審計條件做出讓步,還可能進一步趨緊。

上月底,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將對中國上市公司三年的審覈寬限期減少到兩年。而據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奧(Macro Rubio)在5月提出的法案,要求直接禁止任何未達到美國審計標準的中企上市。

退市後怎麼辦?

退市的前景似乎沒有打擊中國公司的赴美上市熱情,因爲他們往往已經通過美國市場提高了知名度並獲取了經濟利益。

據美國國會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數據,截止今年5月,共有24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的交易所上市,總市值爲2.1萬億美元。

智庫卡託研究所金融管理研究主任舒爾普(Jennifer Schulp)表示:「退市風險幾乎沒有減緩尋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數量。美國的IPO市場現在特別火爆,增加了對有短期資金需求的公司的吸引力,即使監管風險可能在上升。」

由於美國缺乏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審查渠道,此前已有多家中國上市公司因爲造假而被退市,還有一些中國公司自動選擇退市。他們往往在退市後選擇私有化,變爲非上市公司,或前往中國或第三國重新上市。

中國瑞幸咖啡去年因財務造假從美國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金免除對其財務造假的指控,這筆款項部分將用於賠償受害者,但難以滿足全部受害者的訴求,目前部分投資人仍在對該公司發起訴訟。

相比之下,瑞幸咖啡通過在美上市籌集了近7億美元資金,市值最高時達到120億美元。

另一個例子是在2005年,中國分衆傳媒赴美上市,近1.2億美元的募資額創下了當時中概股在納斯達克的IPO記錄;2013年,分衆傳媒以37億美元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並於兩年後在深圳重新上市,目前該公司市值近200億美元。

(本文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