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鼓勵長期持股,能否根據股民持有時間減免稅費?

每經特約評論員 宋清輝

又到年末,A股今年的整體表現又屬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監管部門的各種政策刺激,在金融流動性進一步增強刺激以及經濟形勢符合預期等大環境下,A股繼續表現不佳。12月20日,滬指收跌1.03%,報2902.11點,距離2900點整數關口僅一線之遙。

A股的這種表現對於老股民而言,已經是見怪不怪。

正常來說,人們都希望A股變好。例如中國證監會於2月1日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主要制度規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標誌着A股市場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正式啓動,衆多市場分析認爲這項改革將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市場透明度和效率,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不久後的4月10日,滬深交易所主板註冊制首批10家企業上市,市場分析認爲這標誌着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將有助於提高市場透明度和效率,優化市場結構,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投資環境。不過,從滬深兩市主要股指來看,上證指數在今年4月份後有所上漲,但後續動力不足,一度從3300點上方跌落至2900點上方,深證成指更是在註冊制落地後一路走低。

當然,註冊制的落實並不是A股持續低迷的原因,例如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壓力上升導致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需求下降,對A股持續產生負面影響;再例如多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不確定性對股市造成了壓力,又對A股持續產生負面影響;再例如人民幣年內出現貶值,這也對股市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總而言之,內部的激勵似乎總對A股的刺激有限,外部的緊張大概率能左右A股的持續低迷。

爲了讓A股有更好發展,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也是想方設法優化資本市場。一是中國證監會加強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爲,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工作;二是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將紮實推動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落地,突出中國特色公司治理建設;三是上交所、深交所都推出了減免相關費用的政策,都在推進對外開放,都在積極推動優化企業股東結構及豐富融資渠道等工作。

不難發現,上述措施很多也很好,但對股民而言這些都算不上什麼“大事”,真正的“大事”是上證指數又跌到了3000點之下。登陸A股的企業再多,上證指數還是15年前那樣跌破3000點,深證成指還是15年前那樣跌破10000點,這樣的股市又能讓多少股民有參與的信心?因此,A股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是要讓多少企業IPO(首次公開募股),不是要幫助多少企業再融資,而是要讓市場有真正的投資信心,要讓股民“能參與、敢參與、愛參與”,要讓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拿得起、拿得住、拿得久”。

筆者認爲,中國證券市場下一步的改革需要在“爲人民服務”的方面上下功夫,即以更加精準的措施爲股民服務。例如在鼓勵小散股民買股票拿得住、長期持有優質上市公司股票方面,可以考慮根據其持股時間長短階段性減免所需的各種稅費和所得稅,減少長期持股耗費的成本,從而鼓勵價值投資;同時增加超短線及高頻交易所需的手續費以及得利的稅費,增大快進快出所需要的成本,減少短期內過多買賣對市場造成的擾動。

筆者認爲,在A股發生真正實質性轉變之前,A股後期的投資邏輯預計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投資者可以注意以下三大板塊的投資機會。

一是經濟復甦型企業板塊。隨着經濟的復甦,部分重要行業和公司可能會表現出色,例如國家一直重視的金融行業、製造業、電子信息技術等,這些企業主要是以大盤、藍籌、績優爲主,短期內漲幅未必會大,但行情通常會比較持久、穩定,且每年的分紅亦比較可觀。

二是技術創新型行業板塊。許多時候,A股出現的熱點不是以技術突破爲導向,而是依靠天馬行空的故事,雖然說技術創新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但這並不是能推動相關行業、板塊、概念走高的依據,短期內輿論熱議的,越是看不懂的,中短期上行的概率可能越高。這類企業以互聯網企業爲主,熱點爆發時有可能出現一大波“非理性上漲”。

三是消費升級型產業板塊。2023年“五一”長假的“人從衆”展現出新一輪旅遊消費潛力,隨着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消費升級趨勢的加速,與消費升級相關的行業和企業可能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例如旅遊、餐飲、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可能受益。

但是,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畢竟A股市場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時時刻刻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此外,從A股大週期的走勢來看,2024年走牛的概率或將進一步增加,若屆時市場出現新一輪牛市,報復性上漲的情況或將“壕無人性”地出現。如果在投資時盲目跟風,或許又會在“千金難買牛回頭”的幻想中深度被套。(作者系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