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時代爲什麼已經結束?

德國大選後兩個月卻組閣失敗的消息震撼西方世界。不管危機最終如何收場,遭受重創梅克爾已經很難再延續其政治生命了。

首要的,這場危機的根源,在於幾年前梅克爾應對歐洲難民危機時的政策。一向理性的德國,卻突然做出了一個極其脫離現實的決定:無條件、無限制接納難民。這些既不同文也不同種,宗教信仰更是迥異、超過一百萬的難民,給德國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經濟壓力、社會治安、恐怖襲擊、對未來種族結構變化的恐懼。

這些衝擊直接導致一系列嚴重的政治後果:被視爲極右納粹政黨選項黨在二戰以後第一次進入國會,而且還是第三大黨!傳統政黨支持率大幅下降、喪失單獨執政能力,從而出現組閣失敗的政治危機。這些都和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直接相關,成了她的政治人生滑鐵盧

其次,即使最後組閣成功,德國國會現狀也令梅克爾難以有效執政:一是國會前所未有的存在七個政黨,梅克爾將不可避免的受到它的制衡;二是昔日執政同盟的第二大黨社民黨已拒絕與基民盟合作,那爲顯示與基民盟的不同(它的席次大幅減少被認爲是和基民盟太過一樣),必然要頻頻反對梅克爾的政策;三是「牙買加」聯盟由四個理念完全不同、相互缺乏信任的政黨組成,從談判失敗就可見端倪;假使最後他們組成聯合政府,必然是不穩定的政府;弱勢的梅克爾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平衡各方和維持政府不倒,她不再是獨立、強勢決策者,而成爲一箇中間人協調者;目前在德國州一級已經出現過「牙買加」聯盟的嘗試,但僅維持兩年就告失敗。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即梅克爾組建少數派政府。雖然她公開表示寧可重新大選也不接受,但形勢比人強,畢竟重新大選不符合民意而且風險更高。更重要的是,德國憲法吸取魏瑪共和國政府動盪的教訓,引入多項程序障礙,重新大選程序上難度就很高。所以如果出現少數派政府也不會令人驚訝,只是那樣的話,梅克爾更無法施政

第三,如果最終不得不重新大選,則存在多種變數:一是表明梅克爾沒有能力團結不同政黨;二是再次凸顯梅克爾難民政策的代價;三是重新大選的結果可能更壞,目前唯一表態支持重新大選的是極右選項黨,顯然它自信是這場僵局和危機的獲益者,重新選舉會贏得更多席位;到時無論誰執政,德國都只能比現在更不可依靠;四是短短几個月再度舉行選舉不符合民意,很有可能把責任歸到梅克爾身上,基民盟是否支持梅克爾繼續爲候選人都是未知數;按照西方政治慣例,此時極易出現挑戰者,如她當年利用總理科爾陷入困境時造反奪權成功,儘管德國統一之父的科爾是她的政治導師。她如此,別人也會如此。

因此,這次組閣失敗,實際已宣佈梅克爾時代的終結;不管她是否能繼續連任或者退出政壇

作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