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漏水達2.5座石門水庫 監委提案糾正行政院及經濟部

臺灣每年的漏水量可達2.5座石門水庫的蓄水量。(圖/記者賴於榛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去年各地缺水監察委員楊美鈴陳小紅陳慶財深入調查後發現,全臺的漏水率超過16%,但汰換自來水管線費時100年,且經濟部推動的節約用水優惠措施卻造成售水量不減反增,而烏來上游集水區也不利保育的推展,因此監察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會議通過3名委員的提案,進行糾正行政院及經濟部。

據3名監察委員表示,臺灣自來水公司的管線已有80%以上逾使用年限,在去年的漏水率更是超過16%,若與日本東京的3%相比高出許多,也因此造成每年的漏水達10億噸,等同於2.5座石門水庫蓄水量。但自來水管線每年汰換率僅1%,且更新1次需花上100年,相當費時。

監察委員提到,因目前低水價政策造成自來水事業無足夠資金汰換管線,並指出103年國人水費支出僅佔總消費0.43%,比率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2%至4%的合理範圍,因此表示受益者是用水大戶,若用水越多受益越大,卻造成社會的不公平

監察委員經調查後指出,104年蘇迪勒颱風來襲時重創新北市烏來上游的集水區,但此區內各類保護區管制權責不一,例如經濟部劃設「水庫蓄水範圍」、「重要水庫集水區」、「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劃設「特定水土保持區」;環保署劃設「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水污染管制區」等,因管制範圍常有重疊,在寬嚴的程度上也不同,導致民衆難以遵循,反而不利水庫集水區之保育推展。

綜合各項缺失,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召開會議,表示通過3名監察委員的提案,將進行糾正行政院及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