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代理陸軍部長:臺海若發生危機 美軍部署需要時間

國防安全研究院今日舉行「2023臺北安全對話-中國對全球秩序與民主的挑戰」論壇,包括蔡總統等與會人員合影。圖/取自國防安全研究院臉書

國防安全研究院今日舉行「2023臺北安全對話-中國對全球秩序與民主的挑戰」論壇,與會的前美國代理陸軍部長惠特利表示,美國已與臺灣共同研討防衛計劃、訓練及軍事投資,但臺海若發生危機,美軍的部署需要時間,美國民衆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英國皇家聯合三軍國防研究所沃特林授則表示,臺灣應強化海洋拒止,發展智慧水雷、水下載具、電戰等能力;亦應檢視臺灣的複雜地形對防衛作戰的幫助。

論壇第一場次的專家對話以「俄烏戰爭對嚇阻中國的啓示」爲主題,邀請國民黨立委江啓臣主持,惠特利(John Whitley)、沃特林(Jack Watling)與捷克布拉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布勞恩(Mats Braun)與談。

三位與談人提醒,俄烏戰爭揭示當代戰爭仍是漫長與血腥的。除了審慎的備戰、正確的防衛戰略,以及充分的軍備投資外,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人」。對外,臺灣必須爭取國際的支持,並確保國際援助的持續;對內,部隊的訓練與民衆的準備程度,則是成功抗敵的關鍵。兩者都取決於民衆的防衛意志。

惠特利表示,抗敵意志決定烏克蘭與阿富汗的差異。臺海若發生危機,美軍的部署需要時間,美國民衆的支持也十分重要。美國國防部除積極建立反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之能力與計劃,也與臺灣共同研討防衛計劃、訓練及軍事投資。然而,若要加強美國與友盟長期援臺的承諾,臺灣抗敵意志至爲關鍵。這也是烏克蘭仍可持續抵抗俄軍侵略,阿富汗快速崩解的主因。

沃特林則指出,備戰需兼顧軍事能力和決心與專業能力,備戰是避戰的最佳途徑。烏克蘭在戰爭初期成功抵禦俄軍,併成功取得國際援助,是持續抗俄的關鍵。臺灣應強化海洋拒止,發展智慧水雷、水下載具、電戰等能力;亦應檢視臺灣的複雜地形對防衛作戰的幫助,因這取決於對手的感測能力與臺灣的中程防空體系;臺灣的國防產業韌性與國際軍火供應鏈的參與亦相當重要。然而,他亦提醒不應高估科技與訊息傳遞在改變戰果的成效,人民的決心與部隊的專業能力更加重要。

布勞恩表示,臺灣應爭取理念相近國家與人民的支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烏國的反抗不只是爲烏克蘭,也是爲了捍衛歐洲的安全與價值,是歐洲展現強大的團結意志的重要因素。然而,部分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隨着時間而有鬆動跡象。這是烏克蘭後續努力的方向,也是臺灣可有的借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