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滑N小時=手機上癮?醫師糾錯:把持不住纔是關鍵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年調查,臺灣女性一天平均用手機上網230分鐘,男性186分鐘;其中未滿20歲的少男少女一天要花281分鐘滑手機上網,20~29歲則是263分鐘,分佔第1、2名。這樣算不算大半臺灣人「手機成癮」?

國家衛生研究院羣體健康科學研究所主治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目前醫學上對『手機成癮』並沒有嚴謹的定義,」最常見的誤解,是「手機上網時間長=上癮」。「錯了!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把持不住』纔是關鍵。」他強調。

林煜軒解釋,一般常有3大錯誤認知。

真相1:使用時間長就是上癮?錯!「失控」纔是關鍵

「失控是指已經出現負面影響,卻還是忍不住要去做。」林煜軒說。他舉例,明明知道工作當中中斷會使效率大打折扣;睡覺前滑手機,會害你睡不好、睡眠時間縮短;開車或騎機車時只要逮到空檔就去看手機,差點釀成車禍。相反地,如果使用時間雖然長,但可以透過自己的意志去控制,那就不算是失控。

不過,他也提醒,手機容易「讓人陷進去」。不但方便取得,塞在口袋,三不五時就拿起來滑,等於慢慢養成放縱自己的習慣。更麻煩的是,你心裡只想滑個10分鐘,但常常不自覺超過時間,耽擱了正事。

真相2:你花在手機的時間,比自己以爲的多五成

你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非常可能被低估。

身兼程式設計師的林煜軒自己寫了一支APP,可以計算使用手機時間、在哪些網站或APP上逗留最久。他和4名臺大醫院醫師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做試驗,詢問他們一天花多久在手機上,拿來和APP紀錄做比較。「比方(受試者)覺得這星期總共用了20小時,但時間記錄清清楚楚告訴我們,是大約30個小時。」他指出,自覺VS.現實的落差很大,平均要再多加五成纔是實際時間;而且手機用愈久,低估程度愈擴大。這項成果登上了國際學術刊物《精神醫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真相3:放不下手機是因爲被社羣網站綁架?最大的黏力其實是「它」

到底是什麼力量把你黏牢牢?林煜軒指出,根據目前各國研究和國際上共識,這個「它」不是上臉書、回訊息,而是玩遊戲,包括手機APP遊戲、線上遊戲……等。

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提出「網路電玩失調症(Internet Gaming Disorder)」,世界衛生組織現已修改成「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拿掉了「Internet」,原因是很多遊戲不一定要時時連網才能玩。美國精神醫學會更表示亞洲的盛行情況比北美和歐洲更嚴重。

電玩佔使用手機動機的大宗,世衛組織提出3個判斷沉迷電玩或網路的準則:

1.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時間都要納入考量),甚且晚上不睡覺、肚子餓忘記吃飯

2. 把玩遊戲擺在其他生活興趣前面

3. 明知遊戲會產生負面影響,仍持續或增加打電玩時間

如果是單看這3項描述,不少人都有疑似症狀,但WHO對「電玩失調症」有更嚴謹的規範,包括這些指標連續出現12個月,已經破壞生活作息並可能伴隨情緒障礙,纔會確診成癮。

換言之,我們對於是否手機上癮,不必太過神經質,但要務必保持靈敏警覺,別讓它失控霸佔正常生活。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