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任國安顧問波頓談判風格:一言不合就離場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2006年檔案照,波頓當時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圖/美聯社

美國新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4月9日(當地時間)走馬上任。南韓中央日報報導說,身爲知名的對北韓強硬派,波頓是負責5月美朝首腦會談(川金會)前期工作接觸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一直在共和黨政府倍受重用,最初涉足外交安全業務是在他擔任國務院裁軍與國家安全副國務卿(2001年-2005年)時期。最近美國推動對北韓進行海上攔截的基本概念「防止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安全倡議(PSI)」(2005年),也有他的重大功勞

據曾與波頓共事的多位人士表示,比起單單對北韓強硬的鷹派,波頓更像一位「美國單邊主義者」。裁軍領域的相關人士一致認爲,過去波頓被任命美國爲裁軍與國際安全副國務卿後,2001年11月19日他在日內瓦《禁止生物武器公約》(BWC)第五次評價會上發表的演講,突出體現了其行事風格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簽署於1972年,旨在防止生物武器的使用和擴散。2001年的評價會上,共有144個簽字國代表出席會議,旨在批准各國爲實現生物武器有效覈查而草擬的《強制履行議定書》。但波頓在演講中表示「這份草案僅僅是聊勝於無的水平」,「美國不會參與任何允許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流氓國家(rogue states)開發並部署生物武器的所謂協議」。他表示,協議中針對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國家的懲罰措施太弱,並公開點名包括北韓在內的六國爲開發生物武器的國家。

波頓提出「我們應當修訂草案,要求籤字國將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行爲入刑,寫入各國國內法」。歐洲國家和日本等國紛紛出面協調,但美國毫不動搖,最終會議未能達成協議,遺憾落幕。這是1980年以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評價會首次未能發表最終宣言就失敗結束。當時提交到會議討論的《強制履行議定書》草案是協定簽字國曆經7年談判達成的成果,就這樣付之流水。

《中央日報》報導,深諳當時情況的一位消息人士說,「波頓到達談判現場後說的一句話是 『我對這個不滿意』,然後他說美國不會接受這個草案,就離開了會場」,「即使受到了很多國家的指責,他依然我行我素」。據說,當時代表南韓參與這場談判的南韓駐日內瓦代表部也對這一情況深感震驚。巧合的是,當時擔任南韓駐日內瓦代表部代表的鄭義溶現在已經成爲青瓦臺國家安全室長

某裁軍和安全領域的專家表示「波頓曾認爲,透過多邊機制解決問題檢驗協議內容的效果太差」。也就是說,他在談判中寧可盟友友邦造成損失,也會專注於追求美國利益。因此有分析認爲,川普總統閃電重用波頓正是因爲他的行事風格符合自己標榜的美國優先主義。所以,在朝核談判中,美國可能也會打出「美國優先」的宗旨

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系教授樸仁輝說「美朝首腦會談如果只就廢棄洲際彈道飛彈(ICBM)和凍結核開發達成協議,那將只是美國單方面的成功」,「爲了美韓共贏,南韓政府必須協調好朝核路線圖,向美國介紹南韓的立場並說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