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衝突】爲何臺灣在國際大勢中選擇「親美」?

▲去年4月總統蔡英文、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David Meale(左2)、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左1)、美國商會會長李豪(右1)出席臺北美國商會謝年飯。(圖/記者張一中攝)

作者/Joe's investment

有些臺灣人對美國的觀感是很負面的,認爲美國是世界惡棍,非常邪惡,美國只顧自己的利益(但哪個大國不顧及自己的利益?),以臺灣人立場來說,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觀念,因爲臺灣人本身就是美國海洋系統底下的極大受惠者,爲何臺灣應該在國際大勢中選擇親美?基本上海島國家都只能選擇親美,你看全球哪個海島型國家是不親美的,如果不親美,那美國一定把軍事基地擺在你家,海島型國家,你的資源不能互通有無,沒有貿易就是死路一條,美國的軍事控制能力,基本上就是遍及全球,這個差距有多大呢?全球第2到9名的軍費支出大國,加起來纔等於美國而已,臺灣在二戰以後,基本上就只能選擇親美了,光是臺灣在太平洋西岸的位置,對美國來說就是極大的利益價值,還有很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業技術

美國建立很大的全球軍事系統,那是非常燒錢的,軍隊運作離不開經濟原理,那是很大的支出,一定要想辦法讓軍隊有收入,或者用國家的收入去彌補,達到收支平衡,才能長期穩定運作下去,如果很多國家無法維持收支平衡,那就是世界大戰,大家軍武產品消費掉,有消費就會有需求,生產國又能再度回到收支平衡,不管哪一種方式,軍隊運作一定要產生相對應的經濟效益,不然大家都撐不下去。

▲軍隊愈來愈大,就要製造愈來愈多的產值,要產生愈多的產值,就要有更強大的軍隊,不停地循環才能夠收支平衡,因此軍隊運作完全符合經濟原理。(圖/路透)

雖然軍隊不是製造業和農業生產者,但軍隊還是可以產生經濟價值,例如用軍事的方式去得到低價的資源;國家進口100萬噸的糧食,價錢原本是15元,用軍隊干涉他國市場而讓價格跌到5元,這中間的10元價差就可以算是軍隊產生的,軍隊生產力就是「1千萬元」。軍隊愈來愈大,就要製造愈來愈多的產值,要產生愈多的產值,就要有更強大的軍隊,不停地循環才能夠收支平衡,因此軍隊運作完全符合經濟原理;這就是二戰德國納粹的做法,整個歐陸各國不得不跟着投入軍備競賽,坦克要產生經濟產值,要不按照市場機制賣掉,要不就得發動侵略,鄰近大國爲了防禦,自然也會跟着提升軍備等級,各國不斷軍備競賽,任何商品要維持平衡都得有生產和消費,生產了軍武,也要消耗軍武;德國吞併周圍小國後,最終還是得往歐陸以外的發展,可以預期,這種發展經濟的方式,最終就是導致戰爭。

養大型軍火玩具是非常昂貴的,先不論研發航空母艦和先進軍火的成本,光是要養這些平時沒有經濟效益的玩具,小國家們搞到最後,要不破產,要不窮兵黷武,美國一年軍事支出超過6000億美元,以全球5%的人口承擔了全球近50%的軍費開支,那是很難支撐的,蘇聯就是很好的例子,把國家資本集中到重工業和政府支出的項目,結果民生經濟就拖垮你,美國跟蘇聯冷戰越久,蘇聯距離破產的機率就越高,因爲美國搞軍武和造艦可以拚經濟,但是蘇聯搞軍武和造艦很大的比重只是燒錢,經濟會拖垮國家收支平衡

既然大家玩不起大玩具,那美國就來幫大家提高經濟效益,大家加入我的軍事管理範圍內,我幫大家維護各區域的安全問題,我燒錢研發軍火和維持航空母艦運作,大家在貿易和防禦性武器交易方面,讓我收點分攤成本,就像大樓管委會那樣,大家繳管理費,我來幫大家管理,這樣大家花在治安上面的支出,就能省很多錢了,但是各位住戶自己家裡的防盜門或安全設施要怎麼升級和花多少錢,這就靠各位住戶了,這管委會不出錢的。

▲美國一年軍事支出超過6000億美元,以全球5%的人口承擔了全球近50%的軍費開支。圖爲美軍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圖/路透社)

而且美國這管委會也做很多事,首先,在美國的維護下,全球貿易系統運作得很順利,不用像大航海時代,商船還要自己帶艦隊來保護,現在大家進行貿易和航運,安全度已經提高許多了,能用經濟解決的問題,平時就用經濟方式正常釋放能量,大家也不用花很多預算在國防上面,搞到軍備競賽,世界又高成本軍事大戰,當然各個盟國也要幫美國分攤一下軍費,美國軍隊要能達到收支平衡的經濟效益,才能長期運作下去。

美國現況就是地球老大,他花錢造艦養軍隊,然後幫大家在這世界的經濟中分配利潤大餅,作爲全球第一霸權,當老大的自然有權吃最大的一份,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中古基督教廷、大英不列顛、中國曆代王朝,每個時期的權力核心,哪個不是邪惡的掠奪弱勢,只是規模沒有21世紀的美國這麼大,當老大且善良的案例非常少,善良的往往也當不成老大,但是這世界永遠有人會當老大,有人說美國是邪惡的,不過換個層面想,納粹、蘇聯、日本或者中國當這個地球的老大,他們難道會比較善良?

有人舉過一個例子,很多人討厭美國當世界警察,但是一個沒有警察的社會,難道就會比較好,世界的秩序不是一定要美國,但沒有美國,你就會發覺,美國這惡棍底下鎮住的那羣區域霸權,全都不是什麼善良國家,一旦原本的老大掛了,全球各地的區域霸權就會爭奪當新的老大,美國可能很邪惡,但那位未知的新老大又會多善良?

▲上月17日,航太龍頭漢翔公司與洛馬公司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推動成立F-16戰機的亞太維修中心。(圖/漢翔提供)

美國不只是世界警察,他同時還協助了很多盟國的出口貿易與技術轉移,商業市場就是大家互利共生,二戰以後,美國協助南韓、臺灣、日東亞三國的產業發展和出口貿易,讓這些盟國的經濟大躍進,這些盟國經濟好轉了,對美國也有幫助,大家買軍備比較沒經濟壓力,分攤一下美國軍費,美國企業也能降低營運成本,然後把技術轉到盟國,生產品質好一點,商業訂單儘量分配給這些盟國,東亞三國長期都是貿易出超國,賺了外匯,然後回饋一點在保護費上面,大家彼此都受惠,互相在東亞地區協防美國,大家都盡一些責任,貨出去,錢進來,大家發大財的概念,安居樂業。

美國賣給臺灣武器(你知道有多少國家想要那些軍備,花錢都買不到的設備和技術),那在商業上是互通有無,臺灣對美國貿易是長年順差,這就代表對臺灣對美國出口大於進口,美國給錢用買的,又不是用搶的,做生意不互相往來,怎麼做的長久?美國跟臺灣買比較多產品,臺灣跟美國買相對少產品,如果臺灣抱怨要花錢向美國買武器,這根本是無國際觀的邏輯,做生意就是在商言商,商業在很多時候都是外交的一部份。

很多臺灣人想的都是「不勞而獲」的思維,外交不是小孩胡鬧,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永不妥協,這跟左膠的腦袋有啥差別,選擇本來就是要有失有得,綜合評估下,選擇對大局有利的方向,好處全都要,壞的都不要,那國際上誰理你?

臺灣本身就是中美第一線戰場,臺灣無法同時對中國和美國說不,無法選擇中立,沒有和中美其中一方同盟,根本沒籌碼去拒絕另一方,國際大勢就這樣,隨着中美對立越來越強烈,臺灣的可選擇路線非常明確,親美一定是首選,反共不反中是次級選擇,地球上從來沒什麼邪惡與正義的劃分,拳頭大的贏家,就是暫時的正義。

熱門推薦》

►【美伊衝突川普師出無名 不知爲何而戰►【美伊衝突】中東戰事稍歇?美伊進入「過場休息」階段►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Joe's investment」。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