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大讚臺灣:國際好公民! 非聯合國成員仍「嚴守對北韓製裁」

▲ 北緯38度14日刊文分析臺灣北韓貿易。(圖/翻攝自38north.org)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北緯38度」(38 North)網站14日讚道,臺灣非聯合國(UN)成員國,卻謹守聯合國對北韓的經濟制裁,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好公民」。但文中也提到,臺灣商界其實早就準備好,一旦制裁解除,就會進軍北韓市場

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研究分析師甘迺迪(Pamela Kennedy)撰文指出,臺灣2016年推動「國艦國造」計劃後,北韓是第一個表態願意向我國出售絕氣推進系統」(AIP)的國家,而這並非臺灣與北韓間的第一個交易提案。我國與北韓在多個領域都有悠久的貿易歷史,儘管貿易額非常低、前景不明,臺人仍對擴大與北韓貿易往來相當興趣

臺灣並非聯合國成員國,沒有義務遵守安全理事會對北韓的制裁,但仍嚴格遵守規範,因爲若選擇和北韓站在同一陣線、對抗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必將付出沉重的外交及經濟代價。美國多年來向臺灣出售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一旦失去美國支持,臺灣面臨的潛在戰略代價遠遠超出幾艘潛艇或一項小型貿易協議可能帶來的好處。

臺灣電力公司1997年向北韓出口核廢料的交易協定在美國及南韓施壓之下破局;北韓事後曾在2013年試圖向臺電提告,但並未成功。臺灣與北韓貿易總額2012年曾達到5290萬美元顛峰,但隨着近年來國際制裁漸強,2017年臺灣對北韓貿易額急遽下降至280萬美元。當年9月,政府決定全面禁止對北韓貿易,2018年貿易額便完全歸零。

金正恩上任後曾多次強調,北韓要拼經濟。(圖/朝中社

即便是在雙邊貿易額最高的巔峰時期,我國與北韓往來也不算熱絡,失去北韓這個貿易伙伴對臺灣來說並非太大的損失。同樣的,在北韓2017年超過50億美元的貿易總額中,與臺灣貿易額僅佔一小部分。

然而,北韓急需使貿易伙伴多元化,臺灣又是少數幾個經濟規模可觀但不屬聯合國成員國的經濟體之一,平壤當局纔會在遭受制裁期間,堅持持續瞭解臺灣貿易意願。就算必須冒着違反制裁的風險,與臺灣企業進行小規模貿易,也能稍微改善北韓過度依賴中國的現況

儘管貿易往來不多,臺灣民間企業仍對與北韓交易十分有興趣。包括前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2018年10月在臺北宴請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義子新義州特首楊斌,會中觸及投資新義州特區開發,樂觀認爲聯合國制裁終會解除。北韓同年7月也在臺北開設旅遊辦事處,與我國展開民間交流

若制裁解除,隨着北韓經濟增長,臺灣與北韓貿易額也可能大幅增長,甚至超越2012年的顛峰時期。前往北韓旅遊的臺人增加,自我國向北韓的現金流也會增加,將爲臺灣商界帶來更多與北韓接觸的機會。

▲ 臺灣遵守對北韓製裁有助於獲取美國支持。(圖/路透社

由於經濟規模較小,貿易額及旅遊業增長都不可能快速使北韓成爲臺灣貿易伙伴的前幾名,但隨着平壤當局追求經濟多元化,兩國貿易關係將持續加強。但甘迺迪提到,相較臺灣,北韓將從中獲利更多,因爲小幅經濟增長無助於改善臺灣受到的國際外交及政治壓迫。

另一方面,雖然我國民間企業對與北韓貿易持樂觀態度,蔡英文政府早已表明,將嚴格遵守對北韓製裁,過去一年內也發起調查多家違反制裁、與北韓貿易的企業,做出適當處理。臺灣貫徹剷除違規者的決心,也顯示出我國在儘可能使聯合國制裁保持滴水不漏的的努力上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甘迺迪最後提到,臺灣遵守對北韓的國際制裁,突顯作爲國際社會負責任及積極成員的角色,也使北京在國際上孤立臺灣的行動更加困難;更重要的是,此舉將有助於使美國川普政府與我國站在同一陣線。這是相當明智的決定,因爲臺灣與美國外交及經濟關係相當密切。但若未來聯合國放寬制裁。臺灣商界似乎也已經準備好打入北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