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高層對話 袁鵬:中方重宏觀框架 美方重具體議題

美中高層對話大陸國關學者袁鵬:中方重宏觀框架,美方重具體議題。(人民日報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官網

美中高層對話期間,中方講了很多關於美中關係的宏觀性表達,希望藉此把美中關係裝在一個比較明確的框架內,反觀美方則更多聚焦具體性的議題。大陸國關學者袁鵬認爲,這是因爲美國4年一次的總統大選週期所致,中方則保持戰略定力,正確的東西就要堅持。「如果不解決框架性的問題,就事論事往往也談不成事。」

中方未來應如何設定中美關係的未來框架,讓兩國之間有更多的機制性互動出現?《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直言,「坦率地講,這是我對美國最失望的地方。」川普政府追求美國優先經濟優先,外交政策比較凌亂可以理解。但拜登政府,團隊裡既有像坎貝爾這樣長期做戰略研究的人物,也有像布林肯蘇利文這樣善於從大勢思考問題政治人物。

袁鵬表示,按道理來講,他們應該跳出一般的事務性思維,去爲中美關係下一個10年或者更長時間的發展勾勒一個更大的框架。「然而,從目前來看,他們仍然沒有跳出美國政治週期——就是4年爲界,不太願意思考長遠問題,所以總是就事論事。」

袁鵬認爲,中美關係到了今天這般地步,很多事情不是就事論事就可以解決的。比如涉疆涉港問題,它不僅跟中國內政相關,也與雙方之間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理解相關,和雙方在重大問題上的溝通相關,因此,美方不解決認識論方法論層面的問題,不解決框架性的問題,就事論事往往也談不成事。

「中方談框架、談格局、談架構,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爲解決問題奠定比較好的認知基礎,否則的話缺乏對話基礎,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袁鵬指出,「然而,美國政治人物往往就跳不出這樣一個怪圈,四年的政治週期使得他們有一種急於求成的心態,或者說他們被國內政治因素過度牽扯。」

袁鵬表示,由於現在美國國內政治高度分裂,所以這種情況更爲嚴重,導致的結果就是美方既想有所對話,又欲言又止,既想設定框架,又迫不及待處理一些具體問題,如此一來,其結果總是不太好的。

「至於中方這邊,我覺得我們一直還是保持戰略定力,對中美關係始終保持着登高望遠、立足長遠的態度。」袁鵬指出,中方提出中美應超越歷史,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當時歐巴馬是有感知的,拜登本人當時也是頗爲認可。「後來由於美國內政治局勢的變化以及種種偶然因素影響,美方又全面後撤。不過,無論如何,不能因爲美國人後撤,我們也後撤,正確的東西我們就要堅持。」

袁鵬表示,無論是習近平主席在同拜登總統的通話中,還是楊潔篪主任在此次對話期間,都還是強調中美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因爲這些原則或精神符合中美關係的實際,理性中性,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既然沒錯,雙方何必另起爐竈呢?完全可以在此框架內充實內涵、發展完善。」

袁鵬強調,「畢竟,類似戰略競爭、競合關係等提法,都不足以概括如此複雜的中美關係,更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或辦法。」

此外,美中高層對話期間,美中兩國展現出當下最大的利益交匯點是在哪些問題上?最主要的分歧又是哪些?大陸國關學者袁鵬表示,美方公開干涉人權、涉港、涉疆、涉臺等中國內政問題,而中方對此不可能絲毫退讓;但是在疫情防控、經濟復甦、核不擴散、氣候變化方面,都離不開中美之間的合作。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袁鵬表示,中美雙方的重大分歧與利益交匯點在此次對話期間都袒露出來了。美方在人權、涉港、涉疆、涉臺等中國內政問題上公開採取干涉行動,而中方在這方面是不可能有絲毫退讓的。其次,在美國跟它的盟友關係問題上,美國單方面袒護其盟友利益,似乎自己是盟友的代言人一般,中方對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美方把第三方因素凌駕於雙邊關係之上的做法有點過了。

袁鵬指出,在這次對話中,儘管雙方把分歧點和各自的立場都呈現出來了,但話說完之後日子還要繼續過,雙方之間仍然有共同利益與合作需要。

袁鵬表示,首先,拜登政府在解決國內政治議程,無論是在疫情防控方面,還是在經濟復甦方面,都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其次,在國際重大問題上,如核不擴散、氣候變化等方面,美國也離不開中國。再次,新一輪國際秩序重塑重構,無論怎樣都離不開中美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