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川普封殺華爲讓臺積電進退兩難

臺積電成中美角力戰場。(圖/CFP)

文/中評社

美國知名臺海問題專家任雪麗(Shelley Rigger)指出,北京對臺更強硬,至少部分反映了北京對於美國政策不可預知性和美中關係突然嚴重惡化的擔憂。如果美中緊張關係不能緩和,臺灣將面臨巨大壓力

美國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是在出席全美亞洲研究局(NBR)17日舉辦的「臺灣後疫情經濟軌跡」在線研討會時作此判斷的。她指出,將全球高科技產品割裂爲各自獨立而平行供應鏈,而臺灣產品只能用於美國主導供應鏈的主張,真是個壞主意

這個研討會舉行之時,美臺即將舉行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而美臺洽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成爲美臺學界熱門議題。NBR的這個研討會主要議題也是美臺FTA,但臺灣經濟在美中大國競爭下的地位,也被聽衆問起。

對於供應鏈轉移的問題,任雪麗表示,很難想象臺灣公司能完全擺脫他們已經在中國大陸創造的生產平臺,有些行業的遷移成本是巨大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企業都將繼續在中國擴張。其實過去十年已經看到,一些公司仍在中國經營,但他們也在其他地方開設新的設施,有很多投資迴流到臺灣。

任雪麗指出,臺灣企業搬離大陸不僅是出於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原因,因爲大陸的生產成本在提高,中國大陸也不再像原來那樣對臺商熱烈追捧。尤其是中國想在高科技、高價值領域尋求自主,也讓很多臺灣公司覺得,他們需要找到一條新的出路和歸宿,而他們新目的地實際上是回臺灣。

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圖/路透

關於美中戰略競爭對臺灣的影響,任雪麗指出,川普政府封殺華爲,已經讓臺積電等許多公司進退兩難,與中國有密切聯繫的公司在美國開始走向所謂的與中國經濟脫鉤時,被夾在中間。

任雪麗進一步指出,兩個獨立或平行的高科技產品供應鏈的想法聽起來並不好,這聽起來像是一種非常反烏托邦的經濟結果

她認爲,中國終究會找到方法來獲得技術,並嘗試超越藍色供應鏈上可用的技術,將所謂紅色供應鏈和藍色供應鏈割裂,「如果我們讓中國的芯片在中國的機器工作,然後臺積電的芯片只能在藍色供應鏈機器上工作,對我來說,這聽起來真是個壞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