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聯:駁劉植榮"月薪2千公務員不辭職的秘密"

本站教育論壇 前言:現在有個深刻的感受是,如今有些爭論時爲了爭論而爭論。這點就算了,關鍵是爭論不是以事實論證爲基礎,而是以嗓門大,投機,謾罵爲特點。孟立聯先生的此文正是針對這一現象的一種批判。孟先生爲何寫這篇文章,是因爲一個知名的學者評論員寫了篇文章,說一個普通公務員退休後20年可以領取的養老金總額爲1510萬(一年70萬左右)。這個的確實在不符合邏輯,1510萬在上海、北京可以買一套不錯的別墅了,若真是這樣,北上廣的房價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水平。此文作者認爲批評公務員可以,而且要嚴格監督公務員,但要有理有據地批評,讓人心服口服。

以下爲正文:

“公務員60歲退休,他這35年不用交一分錢養老保險,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比工資也少不哪裡去。我們仍以工資每年按8%的增幅增長,工作35年退休時的工資爲每月2000×1.0834≈27380元,退休第一年的養老金爲27380×12≈33萬元。假定他的壽命是80歲,養老金也是每年增長8%,則退休後20年領取的養老金總額爲﹝33×(1﹣1.0820)﹞÷(1﹣1.08)≈1510萬元。”

這是一位劉姓知名的評論員先生《月薪2千公務員不辭職的秘密》的摘錄

劉XX先生進一步寫道:

“如果把未來的1682萬元的住房公積金和養老金貼現到他的工資裡,在他35年的工作期間,每個月就有4萬元的隱性工資!”

每月4萬元,隱性工資,一個普通公務員。對此,我挑出了這幾個關鍵詞,分別發給幾個公務員,包括財政部門的。他們給我的回答是,“如果給我4萬元,叫我當孫子都行。可惜的是,我這一輩子也沒有這樣的機會當孫子。”

或許過去幾十年公務員工資可以達到上萬元,當然,我更願意相信假如這個假設成立的話,其他行業職業的工資也一樣能夠達到甚至超過上萬元。隨着經濟發展、物價水平上升,工資水平上升那是必然的。須知,同樣是萬元,現在的萬元和30年前的萬元那是根本不可能同日而語的。

問題是,劉xx先生大概不瞭解中國公務員工資增長機制的。

1993年實行公務員制度以來,中國公務員工資增長是按照職務、級別增長而增長的,連續兩年(或者3年)考覈“稱職”及以上的工資增長一個檔。對此,沒有人進行過公務員增長水平研究,也沒有這方面系統的統計資料,但公務員工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既是毫無依據的,也是沒有實際證據支持的,同時也是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事實上,胡錦濤、溫家寶時代以來公務員工資非但沒有普遍增長,僅僅是按職務、按考覈結果進行了調整,反而是隨着物價水平、其他行業、職業工資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如果退休公務員按照劉植榮先生的計算結果找財政部門要工資,我想即使其他任何事情也不做,財政部門也是支付不了的。須知,中國退休黨政幹部接近150萬,按劉職榮先生的計算公司,每年至少應當發放退休工資49.5萬億。須知,中國2013年全年的GDP總額也只有55萬億。

誠然,中國公務員隊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把本不屬於公務員的納入了公務員序列,政務官和業務官的一體,領導太多、態度不好、效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確實需要改革。事實上,絕大多數公務員是歡迎改革的,尤其是絕大多數普通公務員對公務員制度改革充滿了期待。絕對數普通公務員也希望通過改革,使公務員職業的純粹化、職業化,和其他大多數職業一樣。有看得見的目標,如果自己努力;有可以期待的希望,如果自己用功、用心;沒有來自其他的風險、不能掌控的意外。

問題是,絕大多數普通公務員並非決策者,也不掌握人事、財政、資源分配和行政審批等權利,和其他大多數行業的職工一樣,服從領導安排,做着事務性工作。其中,有的需要較高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有的需要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有的則需要較好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並非如某些人所聲稱的是個人就可以做公務員,如果非要那麼認爲的話,且不說是否是別有用心,至少是對公務員的構成、工作缺乏瞭解。所以,瞭解公務員及其構成、薪酬制度,應是客觀認識公務員的前提。在沒有了解公務員的前提下,就對整個公務員隊伍特別是對普通公務員說三道四、指桑罵槐,甚至可能因其他方面的原因怒火發泄在普通公務員身上,對普通公務員是不公平的,作爲學者、專家本身的專業精神、科學態度恐怕也是有所欠缺的。

需注意的是,中國公務員是中國領導力量的核心、國家政權的支撐、國家治理的主力,與西方或大多數國家公務員職業屬性有着很大的差異。正是這個不同,中國的政黨幹部包括中共、民主黨派機關工作人員都是國家公務員。不僅如此,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衆團體的機關工作人員也屬於國家公務員。2009年,全國婦聯機關幹部9.76萬人,其中有行政編制的6.92萬人,事業編制0.72萬人,無編制的招聘幹部2.12萬人。這個比例可以總體上反映公務員編制構成,也就是在黨政機關工作的不一定全部是公務員,也並非西方國家公務員意義上的公務員。因此,看上去中國公務員數量規模龐大,如果與西方國家的公務員相比,中國屬於西方公務員那種職業屬性的規模並不是很大。比如,如果分離政黨、羣衆團體機關工作人員出公務員隊伍,中國公務員規模將減少四分之一左右。

從來源上看,現有公務員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公務員制度實行之初擁有行政編制人員全部轉爲公務員,黨政機關以工代幹、然後轉幹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公務員招考進入的,軍隊轉業幹部事業單位人員被借調到黨政機關參加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競職上崗人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領導幹部轉身進入。以工代乾和事業單位借調人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領導幹部轉身進入比例最低,公務員制度實現之初擁有行政編制的人員比例最高,招錄人員和軍隊轉業幹部次高,至於誰次、誰次次因沒有統計數據無法比較,感覺是軍轉幹部比例不會低於招錄人員。隨着公務員制度實行之初行政編制人員逐步退休(至多10年),公務員隊伍將主要由招錄人員和軍轉幹部構成。

公務員的出口大體有這麼幾種:意外死亡、辭職、退休(包括提前退休)、到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任職、開除。凡此種種,對單位而言,都是個案,對地區或行業而言是小比例人羣幾乎不具有代表性。公務員的進口除了招錄就是軍轉,並且,單位有行政編制的才能招錄,如果沒有編制只能使用軍轉幹部(軍轉幹部自帶編制,不受單位編制總額控制)。每次機構精簡後,爲什麼會出現再膨脹,原因之一就是軍轉幹部大量進入公務員隊伍。隨着軍隊體制改革的進行,非戰鬥人員大批精簡,有可能使“黨政機關或許迎來新一輪的膨脹”。因此,我發表文章,呼籲“軍轉幹部不應成爲公務員隊伍的蓄水池”,要統籌黨政軍改革。高興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統籌黨政羣機構改革”的要求。所以,僅僅指責中國政府是最貴政府是沒有意義的,應當靜心研究中國最貴政府是如何形成的,要研究爲什麼這樣,要提出怎麼辦的解決辦法。我以爲,這纔是負責任的態度,也才符合專業精神,體現學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