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接盤鉅虧的中國聖牧:稱符合公司戰略

本站財經7月29日訊 中國聖牧(01432.HK)今日公佈蒙牛乳業(2319.HK)全資子附屬公司將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行使對中國聖牧約11.97億股的認股權。交割後,蒙牛將合計持有中國聖牧約17.8%的股份,超過實際持股15.8%的中國聖牧董事長邵根夥,成爲單一最大股東。受相關消息影響,中國聖牧股價暴漲,最大漲幅達145.83%,截至今日收盤,漲幅75%。

對於上述增持,蒙牛方面向本站財經表示,本次增持是通過行使2018年底所獲得的認股權證而實現的。“蒙牛長期看好有機市場,重視優質有機奶源佈局,增持符合公司戰略”。

蒙牛接盤鉅虧的中國聖牧

資料顯示,中國聖牧是由原蒙牛乳業(02319.HK)CFO姚同山創辦,成立於2009年,主營業務奶牛養殖業務。截至2019年,公司藉助烏蘭布和沙漠天然的戰略地理優勢,在沙漠中建成22座牧場生產高質量的牛奶。其中擁有同時通過國家和歐盟有機認證的牧場11座,日產有機鮮奶731噸,是中國最大的有機原奶基地。

按照今日中國聖牧的公告,中國聖牧7月27日接到蒙牛方面的上述通知,7月28日收到約3.95億港元的認購款。根據認購協議,中國聖牧須運用該款項償還拖欠蒙牛集團的委託貸款。交割後,蒙牛對中國聖牧的持股比例將從3.83%增加到17.8%,成爲單一最大股東;中國聖牧董事長邵根夥實控的Nong You公司持股比例從18.48%降至15.8%,成爲第二大股東。中國聖牧創始人姚同山持股比例則從5.8%降至4.96%。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蒙牛增持中國聖牧可謂是“雪中送炭”,目前後者正在遭遇常年鉅虧。2016年,中國聖牧淨利潤尚有6.8億元,而到2017年開始情況急轉直下。中國聖牧2017年淨利潤虧損爲9.86億元,而2018年更是虧損22.25億元人民幣

爲了開源節流,中國聖牧甚至在2018年放棄了部分牧場的有機認證。對於聖牧鉅虧的原因外界曾有多種分析,一方面是國內奶價過低導致的生物資產減值;另一方面,聖牧原奶生產成本過高,但銷售價格並不高,此外下游市場競爭激烈,聖牧缺少足夠的下游營銷能力,市場表現不佳等。

而中國聖牧此前的大股東——大北農(002385.SZ)大股東邵根夥也是資金壓力纏身,其所持大北農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9%。2018年12月,大北農宣佈正在與首農食品集團開展溝通和磋商,準備向其轉讓部分股權,謀求解困。消息傳出後,外界就已經在猜測聖牧的去向。

2019年雖然中國聖牧成功扭虧,但追蹤其扭虧的根本則離不開蒙牛乳業的輸血。2018年12月24日,中國聖牧發佈公告稱,公司已與蒙牛乳業(02319.HK)全資子公司內蒙古蒙牛訂立投資協議,將向後者出售內蒙古聖牧高科奶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代價爲3.03億元人民幣。交易完成後,中國聖牧也將下游業務液奶資產和業務整體交於合資公司運營。

2020年1月,內蒙古蒙牛收購了上述公司剩餘49%的股權。受生鮮乳價格上漲、上下游乳企協同效應影響,中國聖牧2019年實現扭虧。

作爲股份購買協議的先決條件,中國聖牧要將所有下游乳製品業務鏈以及相關資產和知識產權等悉數轉讓給合資公司,後者將擁有完整的業務鏈和資產的公司,進行有機乳品(不包括嬰兒配方及其他配方奶粉產品)的生產和分銷。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幾年中國聖牧的股價更是一路下跌,雖然截至今日收盤,中國聖牧漲75%,報價0.42港元,但依然較2016年股價最高點2.65港元仍是暴跌90%。

伊利計劃收購中國聖牧但最終告吹

據本站財經瞭解,相較於此次蒙牛增持中國聖牧的行爲,早在四年前,中國另一大乳業巨頭伊利乳業就曾計劃入主中國聖牧。

2016年11月2日中國聖牧突發公告向中國最大乳業品牌伊利出售23.51億股公司股權,佔已發行股本37%,每股作價2.25港元,較公司停牌前2.43港元折讓7.41%,涉資52.9億港元。這筆收購在當時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爲是伊利對上游原料奶供應鏈的佈局。

但好景不長,幾個月後,2017年4月28日中國聖牧發佈公告,宣佈此前公司獲伊利入主及提要約收購計劃一案最終告吹,原因是雙方買賣協議項下的先決條件未能夠全部達成,特別是尚未收到商務部反壟斷局對就買賣協議項下擬進行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批准。由於要約已確定失效,中國聖牧當日股價大跌16.41%。

據本站財經瞭解, 按照當初設想,收購中國聖牧之後,伊利公司將在有機奶、中高端酸奶、奶粉、液態奶等產品得到全面加強,有助於公司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伊利股份強化上游奶源供應。此外,通過控股中國聖牧,伊利也將獲得香港的上市平臺。

對於伊利收購中國聖牧告吹,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曾向本站財經指出,當初在計劃收購中國聖牧時,業務發展之外,也還有其他的考慮,但隨着野蠻人危機解除,收購中國聖牧的必要性也有所減弱。另一方面,當時的原奶行情乍暖還寒,從產業發展角度,在當時介入本土優質奶源的風險還比較大,伊利也會有所考量。

乳企奶源爭奪戰加速

據本站財經此前報道,在經歷了漫長的下行週期後,國內的原奶產業從2018年下半年轉入上行週期。雖然在進口大包粉的平衡之下,本輪原奶價格上漲並未出現2013年和2014年奶價瘋漲的現象,但此輪原奶價格仍呈現平穩上漲的局面。

有分析指出,儘管進口大包粉對國內原奶供應形成補充,但在國內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鮮奶製作的高端乳品更受到市場追捧,也加大了國內主要乳企對於優質原奶的需求,進而在優質奶源爭奪上暗流涌動。

本站財經發現,隨着乳業消費的增長和奶牛存欄的下降,乳企之間的奶源爭奪開始暗流涌動,多家龍頭乳製品生產企業近兩年開始着手併購上游原奶企業或自建牧場以保證奶源供應。

有國內乳企負責人曾向媒體透露,2019年以來,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的日收鮮奶總量都有明顯的增長,總體增幅在13%到15%之間,而因爲目前國內優質奶源有限,所以兩家企業也在加快對上游奶源的控制。

據悉,在2014年至2018年的乳業大調整中,中小養殖戶紛紛出局,多家大型奶牛養殖企業也遭遇虧損,這也致使在短短几年內奶牛養殖戶數量持續減少,同時,受環保因素和養殖效益較差等因素影響,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奶牛存欄數據也在持續下降。

2018年初,蒙牛出手完成了對現代牧業的收購,徹底掌控了現代牧業的奶源,現代牧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擁有規模化牧場26個,存欄數高達23萬頭。而在2018年底,蒙牛又通過收購下游公司的方式,完成了對中國聖牧(01432.HK)的掌控,後者擁有存欄數11.2萬,也是國內最大的有機原奶供應商。

除收購外,包括君樂寶乳業、貝因美(002570.SZ)在內的多家乳企,也通過自建牧場,合資建場等方式保證自有奶源供應。

宋亮認爲,在2013年之後,由於奶價的劇烈波動,不少中小規模乳企不得不改變產品結構,改用大包粉代替原奶生產產品,而目前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高端乳製品大多以高質量原奶爲基礎,又倒逼企業重視奶源建設。(陳俊宏 鄭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