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與馬400年前這一課

(新華社)

孟晚舟獲釋,有如冷戰時代《間諜橋》上換俘,只是換成了搭上登機橋,加拿大人也各自飛回自己的天空。

然而我總是不禁想起400年前,荷蘭船佔領澎湖,不斷襲擊侵擾中國沿海,搶劫福建、掠船抓人的歷史,以及前後長達兩年的明荷交涉歷程。

1622年6月,荷蘭和英國的聯合艦隊攻打澳門,想取代葡萄牙,成爲中國的貿易伙伴,並且其目標是獨佔的。但葡萄牙早有準備,兩邊激戰,在攻打過程中,荷蘭士兵帶槍炮上岸補給,卻不料意外走火自爆,不僅自傷也失了彈藥,攻擊力一失,全盤皆輸,只能逃回船上。荷蘭依原來的指令,轉而攻佔澎湖。

澎湖沒有防備,輕易佔領。於是荷蘭開始向福建出兵,要求明朝得給予貿易國待遇,而且聲言,因爲荷蘭正在與西班牙交戰,所以明朝不許與西班牙,也就是此時已成西班牙殖民地的馬尼拉交易,同時,葡萄牙國王此時也由西班牙國王兼任,是同一盟邦,所以也不許澳門出海經商。若一經發現,有權在海上加以攻擊,船貨作爲戰利品佔有。

這像不像一個海盜的正式宣言?巴達維亞(現今的印尼雅加達)寫給荷蘭總部的報告中說:「爲使巴達維亞成爲公司的貿易集散地,減輕甚至解除公司所耗費用的負擔,我們命令他們,在中國沿海期間,不準任何中國帆船駛往巴城以外的地方,只許他們持通行證前來我處。」

獨佔而且擁有通行證,這種霸氣的思維,是不是有點眼熟?爲達目的,荷蘭開始發動對福建沿海的攻擊,不僅搶出沒的商船,俘虜船工成爲奴隸,也上岸燒殺虜掠,搶奪村莊食物。抓到的人則送去巴達維亞當奴隸賣掉。但因爲有時候抓了太多人,船裝不下,竟然就「丟下海去餵魚」。至於抓到的人,據巴城的報告,澎湖的荷蘭船曾抓獲過1150名中國人,但因水土不服,運送過程中死亡,實際到的只有33人。是的,不到3%的人存活下來。這是何其殘酷的謀殺!而巴達維亞的報告結論是「死亡太多,利潤不高」。一邊抓人,一邊搶劫,一邊還要協迫壟斷貿易,這就是荷蘭在澎湖的行徑。

福建巡撫商周祚軟弱怕事,想欺上瞞下矇混過去裝太平,但商人被抓,商船被搶,沿海被燒殺,民怨太深,終於上告到皇帝,將他撤換,由態度較強硬的南居益任巡撫。他給荷蘭的回答是:「我們知道,馬尼拉的西班牙人是你們的死敵,因此你們不允許任何戎克船前往。而我們要求的是與每一個國家友誼貿易。一國不能比別一國有優越的待遇。」

這一段,有沒有像美國拘禁孟晚舟的時候所採取的理由。華爲與伊朗交易,而伊朗是美國的死敵,所以,美國就把孟晚舟抓了。但要求「與每一個國家友誼貿易」,不正是世界貿易的基本原則?然而荷蘭堅不從澎湖撤退到大員,最後終於迫使得南居益派兵攻上澎湖,逐步包圍,才迫使荷蘭人撤退。

最終的解決靠的仍是硬實力。撤退到大員後,荷蘭纔開始正常與福建海商往來,與馬尼拉、澳門競爭,當然也以臺灣爲中轉港,進行日本、福建、巴達維亞等地的貿易。然而荷蘭並未死心,仍結合海盜攻擊中國沿海,意圖壟斷貿易,直到1633年鄭芝龍集結數百艘船艦,以火船戰略攻破荷船,重創荷蘭艦隊,荷蘭知道再無力量攻打中國,才終於換得東亞兩百年的和平交易秩序。

我當然希望歷史不會重演,但盲目樂觀非智者所爲。看美國現下氣勢,與400年前歐洲大帆船東來的姿態並無太大不同。扣人、關稅壁壘、不平等交易、技術卡關,乃至於艦隊航行於東亞,似乎不遑多讓,且勢力更強大。

然而,中國已不是清末的中國,世界也不是誰能獨佔的世界,否則美國也不會從阿富汗撤軍,所以孟晚舟纔可能獲釋。事實上,美國與荷蘭一樣,只要放棄那種壟斷獨佔的心態,讓世界友誼平等地交易,對中國和美國,乃至於世界都是有利的。但要有這個結果,沒有硬碰硬的過程,能得到嗎?美國會從荷蘭學到東亞的經營之道嗎?(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