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懂不懂臺灣?吃貨網民酸到翻

位在臺北101的「鼎泰豐」會不會在〈臺北米其林指南〉中得到其它推介,值得後續觀察。(圖/姚舜攝)

「鼎泰豐居然沒有摘星!只有推介?」、「看到名單中有XX餐廳,我完全傻眼了」、「XXX牛肉麪真的普通,這根本是吃名氣的嘛!」、「哇哩?!XX餐廳居然沒有上榜?」、「創新菜?那臺灣這種菜可多啦!」、「這什麼玩意?臺灣這麼多好吃的臺菜餐廳怎麼沒上?」、「米其林到底是懂還是不懂?」…。

米其林昨(5)日公佈《臺北米其林指南》中的「必比登推介」餐廳名單,36間餐館店家攤檔中有5家是臺灣菜餐廳,麪食類中入榜的8家麪店賣的全是牛肉麪,另還包括了滬菜粵菜京菜、江浙菜、點心類,並有印度菜、日本料理、素菜館,以及讓不少人摸不着的「創新菜」。此外,還有10間位在臺北夜市中的店家或攤檔則入列「街頭小吃」名單。

香港/澳門版與上海版第一次公佈時一樣,此榜單一公開立刻受到美食餐飲業界與食饕.吃貨的廣泛討論,各種聲音中當然也有「非議」與「批評指教」。

對榜單的「異見」包括:「必比登推介」的精神強調的是「Good Value」,也就是所謂的「超值」,但有些入榜的餐廳價位國人消費經驗中「既不便宜,也不好吃」。有些人認爲,榜單中餐廳環境「真的教人不敢恭維」,故高度懷疑「米其林秘探到底有沒有到現場?還是隻是道聽塗說」。更多人討論的是,有些餐廳的口味廚藝,似乎「不夠格」。另外,有餐飲經營者懷疑,榜單中的餐廳是「運作」入榜。

此外,不少網民、吃貨與美食愛好者均認爲,曾在日本與香港米其林指南中摘星的「鼎泰豐」,在《臺北米其林指南》中居然只是入列「必比登」榜單卻沒有得到「星光護體」,故打抱不平。

「言人人殊」,美食認定非常主觀,人人都可以各自表述、各抒己見,這是餐飲美食圈的「民主現象」,自然也正常。網路時代,「各執一詞猛刷存在感」,更是常態、不足爲奇。

不過,一如米其林從不說明秘探評鑑內容與餐廳摘星或降星原因一樣,對於各種聲音與「異見」,米其林從不會出面說明、解釋。

目前在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美食指南與評鑑,各種美食指南對美食饕客或吃貨而言,都等同一種「宗教信仰」,每種指南都是一個「教派」,信者恆信,不認同的人,這指南當然也就沒特別的意義。信仰,是一種價值,各種指南都有各自的主張與「教義」,所以纔會逐漸累積「信衆」。

在所有的「美食教派」中,《米其林指南》的歷史最久、這本「美食聖經」發行的語文版本也最多,也最國際化,「善男信女」自然也最多。因此,以影響力而言,尤其是「全球影響力」,至今沒有任何其它美食指南或評鑑可以與之並轡。

事實上,米其林也從不跟其他美食指南或評鑑相比,也從不對外說明餐廳爲什麼摘星,也不會接受「登記報名參選」或「自願主動放棄評鑑」的情事「因爲,米其林就是米其林,信或不信,在你;出不出書,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