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旅遊換來傾家蕩產:特價旅遊團,退休父母的“殺豬盤”

幾百元玩轉港澳珠、低價周邊遊、免費養生之旅……但凡圍繞着父輩的旅遊團似乎總離不開一個“無論怎麼看都不會虧本”的低價標籤。

但低價旅遊團往往離不開“強迫購物”。旅途中,若在購物環節不積極,動輒受到導遊的白眼與冷嘲熱諷,更有甚者還會威脅遊客“買不夠指標不允許上車”。

雖然近年來,隨着相關政策的出臺管制,和互聯網監督的日漸發達,“強迫購物”的低價團套路已經被消費者逐漸警惕,但似乎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很快新的手段又開始層出不窮,不少黑心旅社爲老年人悄悄設套的詐騙案件也屢見報端。

少則損失數萬現金,多則搭進存了大半輩子的養老金。

01 “精心”會銷

今年八月下旬,大連一家養老機構的暴雷,把這些以旅遊爲名的斂財手段從幕後搬到了臺前。

一則瓦房店市公安局的警情通報稱,大連某慧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免費、低價旅遊等手段爲利誘,變相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涉及多地,且數額巨大。

這些新手段的厲害之處便在於,比起“強迫”,老人們都是在深信不疑中,自願掏錢的。

一切始於“免費旅遊”和“特價旅遊”,套路環環相扣。

不至於旅社,一些做養老保健的相關公司,首先會派遣業務員去到各個老年人聚集的地方“掃街”做免費旅遊的活動,不免費的則以“一元遊”、“十元遊”等作爲幌子,但凡參加的老人,則會送上雞蛋、大米、食用油等雖不值錢但十分能討其歡心的產品,宣稱遊玩項目全程不需掏一分錢,且車接車送,包住包吃。

在雞蛋大米已到手的情況下,吃人嘴短的效應總能拉到不少人,遊玩項目確實不花錢,但識別能力弱的老人們一旦入了局,就成了“會銷”這塊砧板上的大魚。

“會銷”,是以會議形式組織消費者現場購買的一種銷售方式。往往被包裝成“撞到大運不買就虧”、“現場實驗真實有效(類似早年間的水油相溶實驗等)”、“專家坐診免費體檢(檢出什麼病專家說了算)”等形式引誘消費者購買,有些還會以醫學工作者名義對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進行疾病預防與治療的違規宣稱,因此在專業知識方面普遍比較弱勢的中老年羣體,便是最易成爲非法“會銷”的目標人羣。

在裁判文書網上查詢目前公開披露的案件中,“會銷”已經成爲在旅遊活動中向老年人銷售保健品的主要手段之一。

組織中老年人進行特價旅遊,到達旅遊地後就進行產品效果誘導,繼而從中斂財。

這些旅遊的行程地點基本都在不知名的景區酒店內,大多都是免費的景點或公園,組織方的成本實際上極低,但收益卻極爲暴利。

新京報曾有記者臥底六渡橋某酒店的會銷現場,組織遊玩、聽講座、辦晚會、做實驗、開藥方,全部都是精心策劃。

什麼時候導師上臺、什麼時候給亮相產品、什麼時候鼓掌叫好、什麼時候搖頭嘆息;如何套取老人退休前的職務、是否有退休金,甚至存款多少,會銷上的業務員都有相應話術,爲的就是高價銷售保健品。

會上所賣的保健品“酶法多肽”,三年時間賣了足足70億,其銷售督導也直言不諱——“就是一臺戲。”

這些特價旅遊的斂財模式,都是“會銷311模式”轉化而來,通俗來說,便是商家給顧客做了一個爲期三天的局。

即第一天,現場免費發東西,結束時交10塊錢,顧客帶着東西走;第二天再來,交100塊錢,又能帶上翻倍數量的“好東西”走;第三天再來,交1萬塊錢,給上更多噱頭十足的東西,承諾第四天再來的時候,退還這一萬元;等到第四天,人去樓空。如此一場會下來,直接捲走一羣老年人幾十萬元。

想要報警投訴也是石沉大海,因爲帶走東西的時候,交易就已經達成。而這樣的騙局,每天都在上演,新的會銷一直等着前去免費參加旅遊的老人們。

02 “親情”投資

如果說會銷案例只是短時間內坑人幾萬現金的一錘子買賣,那麼更高級的手段便是放長線釣大魚,瞄準了老年羣體們動輒數十萬的養老金。

日前暴雷的大連某慧國旅,在全國擁有上百家分支機構,客戶幾乎清一色都是退休老人,疑似閉門跑路之後,捲走了無數家庭的資產。

根據網上多地監管部門已經發布警示信息梳理,大連某慧國旅所屬的大連某海集團主要利用旗下注冊的旅遊公司吸納會員資金。其通過在各地分公司邀約老年人以低價甚至免費旅遊的幌子,在旅遊途中通過講座表演引導老年人進行入會投資。

最初的誘餌來自推薦充值會員卡,首次充值的金額會分五個月全額返還,返還完成後送免費旅遊一次。第一次的試水流程走完,多數老人都會相信,於是爲了繼續免費旅遊又會再次充值。

這時的業務員便會一邊喊着老人“爸媽”,營造出相見恨晚的“親情感”,一邊開始推薦更高收益的項目,投資最少也以數萬爲單位。不乏有充值一百萬,年化收益20%等超出常規收益的高額投資產品。並宣稱儲值一年以上可以返本付息,投資十多萬一年可獲得一萬多的利息,投的越多利息越高,且每年續投返利還能再次提高。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所以高利產品,無一例外都是擊鼓傳花。公司吸收新會員的資金用於支付老會員的收益,等到不夠支付,資金鍊就斷裂,公司捲款跑路,而旅遊與“國旅旅行社”不過是個幌子罷了。

一個明顯到不能再明顯的龐氏騙局,卻持續了十數年,吸納了預估數億資金。甚至在被立案查處的前一天,一個分公司還能組織近400人的投資大集會,且無論再如何提示風險,老人們多數都仍然深信不疑。

圖源:見水印

因爲客觀操作上來看,這類旅遊投資的資金盤詐騙,無論旅行社規模大小,確實都很容易做到以假亂真。投資時簽訂的協議,公司名字以及公章都是真實可查詢的,還有資金往來的對公賬戶,一切流程看上去都合法合規。

從事旅行社生意需要相應的資質,很多地方上的中小旅行社並不具備的情況下,卻可以選擇加盟一家大旅行社,掛靠其名下,從而開展業務經營。一般來說大旅行社規模越大、知名度越高,加盟的中小旅行社也就越多,如此情況下很難做到對於每家的業務都瞭如指掌,難免出現“撈偏門”者。

由於旅遊項目投資具有一定認知門檻,旅遊相關的投資已經成爲面向老年人被高頻被使用的幌子。

只要交了加盟費,具備相關資質,註冊成立公司,出具合同章,從流程上來看便具備合法性,老人很難判斷被騙與否。

即使隱約意識到有問題,在投入了大量金額的情況下,老人也會下意識安慰自己既然旅社手續合法合規,自己便有法律保障。也有人總覺得自己可以在騙子跑路前抽身,拿着高回報全身而退,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幾乎沒有。

實際上當騙子跑路,追回資金的機會十分渺茫。

03 亟待革新

重建之前必須推倒問題,目前的老年旅遊業,是一個亟待革新的市場。

老年低價團雖詬病諸多,但從目前的供需情況來看,市場供給的主流還是毫無疑問的低價團,與其說帶隊的是導遊,反而更像是銷售。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老年旅遊業受客觀條件限制,很難做出高附加值的產品

根源在於目前的旅遊產業體系,仍然以中青年爲主要挖掘的目標客羣,並非中青年羣體的規模更大,而是其對價格的敏感度更低,更有利潤空間,且更能“折騰”。

很容易發現,市面上的旅行社幾乎沒有只做老年線的,當市場都去搶奪中青年客羣併爲之配套主流服務,流程越來越成熟,也導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遊要素和旅遊產品,相對勢頭不足。以及目前各類旅遊景點、設施在適老化建設方面同樣尚有欠缺,產業條件還沒能跟上人口結構的變化。

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其所屬的大類旅遊業利潤不高,是一個非常微利的行業,掙不到錢的胡亂內卷,導致亂象頻出。

在過去,旅行社是掙信息不對稱的錢,而如今,特別是國內遊的產品,互聯網使得信息差幾乎接近透明,旅行社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

2014年底,阿里旗下的綜合性線上旅遊服務平臺,“飛豬”的前身,阿里旅行上線,業界開始攜程、飛豬、去哪兒三大巨頭攪起的旅遊業混戰格局。

次年,國家旅遊局發佈的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情況的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旅行社總數爲27621家,共計營業收入4189.01億元,同比增長3.96%;營業利潤18.60億元,同比減少29.41%;利潤總額21.88億元,同比減少34.14%。

根據以上數據,全國27621家旅行社,平均每家旅行社年營業利潤只有6.734萬元。

疫情火了直播之後,目前旅遊業裡的成本盈利模式又被直播打劫:

原本的產業鏈條,由旅遊批發商通過大規模集中採購,利用資金規模的成本優勢,大幅降低產品成本,從而形成旅遊產品批發商——旅行社零售商——消費者;或批發商——OTA(線上旅行平臺)——消費者,這樣的消費鏈條。

原本應該是一個每個環節都有盈利點,且上下游各都有平衡利潤的供應鏈,但直播平臺以信息技術和資金的優勢,使得客戶流量越來越集中,旅遊零售商市場手裡的份額流失,而平臺的資源壟斷也使批發商的利潤越來越低。

正規的經營難做,歪門邪道的就開始有了可乘之機,整個旅遊業尚且如此,老年旅遊市場則更雪上加霜。

但無論如何,免費的,往往都是最貴的,不要錢的東西,往往會要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