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產業鏈低碳發展 高樂:創新驅動綠色轉型

談及爲實現碳中和願景所耗費的巨大投入,高樂強調,“這是有價值、有意義,又能帶動企業轉型發展”,進而實現“雙贏”的舉措。“在前幾年,寶馬提出‘高效動力’的戰略決策,既要實現性能提升,還要降低排放。事實證明,這可以實現兼得。”高樂介紹說。

一輛輛從歐洲駛向中國遼寧的火車,裝載着寶馬公司物料,相比此前水路+公路轉運的碳排放降低了50%;寧德時代作爲寶馬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承諾動力電池電芯生產,將全部由可再生能源供給;寶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寶將以“sustainability(可持續性)”作爲自己的第五個“S”,包括採用可再生能源供電、雨水管理、節能建築設計等多項措施……

主機廠供應商,再到經銷商合作伙伴,寶馬正面向產業鏈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表示:寶馬集團積極支持中國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已經把可持續發展定位爲中國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作,將助力寶馬將是寶馬推進低碳減排計劃

迎接碳中和挑戰 寶馬確立四大任務

6月3日,以“引領綠色出行變革”爲主題的首屆寶馬集團可持續發展中國峰會在北京舉行,來自政府機構、產學研等各界與會嘉賓就碳中和目標下的機遇與挑戰、產業綠色發展轉型之道,綠色智能製造、綠色產品和綠色能源管理等議題展開探討。

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國際合作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表示:“碳中和是一場’全民行動’,要充分調動民衆、企業和政府三方面的積極性,改變發展方式和觀念,樹立一個地球的理念,共同創新、解決問題。而中國有責任、也有能力在這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據高樂介紹,面對中國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的特殊挑戰,寶馬已確立了四大重點要務:加速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轉型;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間的協作;提供最綠色、最令人渴望的高檔產品和體驗;設立科學的、可衡量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定期公開披露成果。

“2007年,寶馬集團敲定了電動車i品牌項目,當時行業內還沒很少談到電動化、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高樂介紹說。從2011年開始,隨着i品牌的公佈和產品亮相,寶馬實現了在豪華電動車領域的領跑,凸顯了寶馬在低碳、環保方面的前瞻理念和實幹精神。

談及爲實現碳中和願景所耗費的巨大投入,高樂強調,“這是有價值、有意義,又能帶動企業轉型發展”,進而實現“雙贏”的舉措。“在前幾年,寶馬提出‘高效動力’的戰略決策,既要實現性能提升,還要降低排放。事實證明,這可以實現兼得。”高樂介紹說。

在應對碳中和挑戰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據瞭解,在碳減排方面,寶馬宣佈,到2030年,單車生命週期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至少三分之一。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寶馬率先將碳減排範圍拓展到全產業鏈,包括原材料採購、供應鏈、生產、使用乃至回收環節。在供應鏈環節,寶馬與供應商協作,力爭到2030年實現減排20%;在生產環節,寶馬在中國的工廠計劃在今年年底實現碳中和,計劃到2030年在生產流程減排80%;在車輛使用環節,寶馬將加速電動化攻勢,在車輛使用環節減排40%。

攜手夥伴 加速創新 寶馬推進綠色轉型

創新科技是減少排放和實現未來高檔可持續出行的關鍵。寶馬正攜同供應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希望通過綠色能源等新能源技術使用、創新材料技術與製造,以及綠電交易等方面的探索,共同助力可持續發展。

在峰會上,寶馬攜手寧德時代、延鋒國際、首鋼集團、國網電動以及特來電等供應商和合作夥伴代表,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起“產業鏈綠色轉型倡議”,積極探索產業鏈減排路徑,支持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各個產業的綠色轉型。

據瞭解,在與寶馬的綠色產業鏈協同上,寧德時代僅使用綠色能源生產高壓動力電池;與延鋒國際共同開發環保型智能方向盤;與首鋼合作形成鋼料供應到回收的閉環式循環;與國網電動探索綠色能源的充儲。

“除了供應商、經銷商和主機廠的產業鏈努力,我們看到,中國的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的理念正日趨提升,對電動車的推廣和普及,也正在提速。”高樂繼續說,“我們相信,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和擁抱,也將不斷深入,爲他們提供多元化的綠色出行產品,是我們的宗旨。”

根據凱度調查報告顯示,81%的消費者關注環境和可持續相關的新聞, 80%的客戶認爲購買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是他們價值觀的體現。低碳生活方式正在成爲用戶追求的新時尚

據瞭解,寶馬將面向中國市場提供更多滿足用戶需求的可持續產品。以即將上市的創新純電動BMW iX爲例,它由水力發電生產而來,其內飾採用了大量再生材料,整車95%的部分都可以被回收。到2023年前,寶馬計劃在中國推出12款純電動BMW和MINI車型,覆蓋所有主流細分市場,預計純電動汽車將佔公司在中國總銷量的25%。

除了新產品外,寶馬及合作伙伴還將爲用戶提供更加數字化可持續性服務體驗。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上,目前寶馬爲消費者提供公共充電、私人充電、專屬充電和數字化充電服務,今年計劃與特來電等充電合作伙伴共同建設36萬根公共充電柱,包括15萬個快速充電柱等。(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春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