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醫”路暢通:老年人異地就醫、養老無後顧之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昀肖 北京報道在2024年1月流感高發季,隨女兒長期居住在北京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退休教師易桂章感染住院,而從入院登記到出院報銷,全程直接辦理,直接結算,和在桃源本地住院一樣方便快捷。原來,桃源縣已全面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在外地生活的參保羣衆只要一次性申請長期異地居住的異地就醫備案,在住院報銷時就可以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醫保服務。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從住院到普通門診再到門診慢特病服務,從重點人羣拓展到全口徑參保人羣,從試點引路推進到地區全覆蓋,從異地就醫患者相對集中的三級醫療機構到實現縣域可及,越來越多的人民羣衆享受到改革紅利。到2024年1月29日,據國家醫保局公佈數據,2023年1至12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運行基本平穩,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29億人次,減少參保羣衆墊付1536.74億元,分別較2022年增長238.67%、89.91%。

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推進,也有助於一系列社會問題的解決,其中就包括“老年漂”羣體的就醫問題。據發表在中國社工網的文獻《增能視角下城市“老漂族”的社會工作介入初探》中定義,“老漂族”又稱“老年漂”,特指那些爲照顧子女或第三代而背井離鄉、來到陌生城市的老年人。而如今,隨着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範圍進一步擴大,“老年漂”羣體的異地就醫問題可以逐步得到解決,可以給“老年漂”羣體的生活質量帶來很大改善。

除了讓“老年漂”羣體放心就醫外,異地就醫結算也爲異地養老羣體帶來直接便利。例如京津冀地區近年來養老協同持續深入,相關產業佈局紮實推進,異地養老更加便捷。在打通異地養老“堵點”方面,京津冀三地始終在行動。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統籌區參保人員,在京津冀區域內所有定點醫藥機構住院、普通門診就醫、購藥等,均視同備案,無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全國就醫“一碼通行”加速實現

自2014年起,我國逐步啓動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按照從省內到跨省,從住院到門診再到門診慢特病的節奏推進。2016年以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連續八次寫入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7月,爲了推進政策優化集成、管理規範統一、業務協同高效、服務精準便捷,國家醫保局發佈《國家醫保局 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醫保發〔2022〕22號)。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障事業管理中心負責人曾表示,《通知》具體有三個重要指標,第一是全國住院跨省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第二是門診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的聯網定點醫藥機構翻一番,達到50萬家左右,第三是在實現高血壓、糖尿病等5種門慢門特跨省直接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範圍,將全國普遍開展羣衆需求量大的門診慢特病,逐步納入跨省直接結算範圍。

截至2024年1月29日,據國家醫保局公佈數據,在2023年,我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範圍進一步擴大。目前,所有統籌地區都開通了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和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等5種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的跨省直接結算服務。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國普通門診費用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爲19.39萬家,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爲5.8萬家,跨省聯網定點零售藥店數量爲35.24萬家,分別較2022年底增長118.6%、304.72%、55.79%。

2023年1至12月,全國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1.18億人次,減少個人墊付185.48億元,分別較2022年增長263.36%、295.9%;其中全國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331萬人次,減少個人墊付33.52億元,分別較2022年增長12.34倍、12.97倍。

讓“老年漂”們放心就醫

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範圍的擴大,也有助於一系列社會問題的解決,其中就包括“老年漂”羣體的就醫問題。此前,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98%的人表示身邊存在“老漂族”,其中63%的人表示“老年漂”很常見。

而如今,隨着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範圍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的跨省直接結算服務,“老年漂”羣體的異地就醫問題有望得到逐步解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讓“老年漂”們放心就醫。

今年75歲的易桂章隨女兒在北京已經生活了9個年頭,雖然人在異鄉,但隨着醫保異地直接結算功能的不斷完善,看病就醫和在桃源本地一樣方便,如今他已經沒有一點身在外地的感覺,生活也更幸福。

據介紹,桃源縣自2023年全面開通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後,像易桂章這樣長期隨子女外地生活的參保羣衆,只要一次性申請長期異地居住的異地就醫備案,在住院報銷時就可以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醫保服務,不用再像以前一樣還要拿回原來參保地報銷,更省心更方便,醫保改革帶來的感受更直接。

當前,不僅住院費用可以直接報銷,普通門診也可以異地直接結算。2023年,湖南省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制度,同時打通異地結算壁壘,退休人員一點小病小痛普通門診看病購藥也可以異地直接報銷,醫保服務更加完善。

通過優化異地就醫備案工作機制,除桃源縣外,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也出臺了《臨武縣“異地長期務工人員”集中“異地就醫備案”工作實施方案》,由縣醫療保障局統一指導,各鄉鎮、村、各用人單位摸排長期異地居住、異地安置、異地工作等人羣,依託“湖南省基層醫療保障服務平臺”爲他們以“承諾制”方式集中“幫代辦”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服務。除此之外,轉診的病人可在醫院直接辦理轉診備案,臨時性外出就醫人員可免備案,憑社保卡或醫保電子憑證在全國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大病保險一站式結算。

在春節回家過年期間,一位長期在東莞居住的臨武縣老人激動地對村幹部感謝到:“真沒想到,村裡爲我們這些長期在外的老人集中辦理了異地就醫長期居住備案,我在廣東東莞住院的費用在出院時直接就結算了,醫保給我報了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13950元,真是太貼心太方便了!”

打通異地養老堵點

醫保爲老年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提供保障,除了讓“老年漂”羣體放心就醫外,異地就醫結算也爲異地養老羣體帶來直接便利。例如在京津冀地區,隨着三地近年來養老協同深入,相關產業佈局紮實推進,異地養老更加便捷。據介紹,河北省保定、承德、張家口、廊坊4個市14個縣(市、區)環繞北京,空氣質量和自然環境優越,北京市民在這些縣區養老居住需求日益增多,相應異地就醫需求也不斷增長。

爲此,河北省醫保局主動靠前服務,本着“應開盡開”的原則,2023年2月28日全部開通了14個環京縣(區)392家符合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在打通異地養老“堵點”方面,京津冀三地努力優化異地就醫結算服務。爲進一步方便京津冀三地羣衆看病就醫,2023年2月10日,河北省實現到京津異地住院視同備案,河北省參保羣衆到北京、天津就醫無需備案即可住院就醫並直接結算。2023年4月1日,北京、天津參保人員到河北省異地住院就醫也實現視同備案。至此,京津冀區域內所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三地互認,真正實現京津冀異地住院就醫“無異地”。

對於河北省取消參保人員到京津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手續,有在天津養老的河北籍老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放在過去,如果異地就醫不備案,醫療費用就不能報銷,異地養老很不方便,現在終於不用再擔心。”

據河北省醫保局介紹,自2023年2月10日以來,河北省到京津就醫達到900餘萬人次,同比增加286.17%,減少患者墊付資金近120億元。自2023年4月1日以來,京津兩地來河北省就醫達到312萬人次,同比增加287.57%。京津冀異地就醫醫保直接結算視同備案,極大地方便了三地參保羣衆異地看病就醫,進一步增強了三地參保羣衆獲得感幸福感。

實際上,京冀地區關於醫保直接結算的合作早已開啓,2017年1月5日,京冀兩地在燕郊簽署醫保直接結算服務協議,同時在燕達醫院首次開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標誌着京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正式破冰。

北京退休職工姜忠濤是京冀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破冰的見證者,在2017年1月5日當天,姜忠濤在廊坊三河市燕郊鎮的河北燕達醫院,直接刷社保卡掛號就診,成爲享受京冀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首位北京患者。從那之後的7年多時間裡,他一直享受着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帶來的便利。

“當年,我從中建二局退休,從北京搬到燕郊居住。我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時到醫院做檢查、拿藥。但是京冀醫保不銜接,在燕郊看病要先回北京辦理醫保異地安置手續,墊付所有治療費用,再拿票據回北京報銷,特別麻煩。”姜忠濤回憶道。

“京冀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破冰,解決了過去居住在燕郊的北京參保人守着大醫院卻依舊看病難問題,讓京冀醫療協作邁出一大步。”河北燕達醫院醫保科辦公室主任吝衛敏表示,近40萬名在燕郊居住的北京參保人員,到河北燕達醫院看病都可以直接刷卡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