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郝敏:美國情報界針對中國的三大動向

美中情局正式設立中國任務中心 專司對陸情搜。(取自中情局官網)

大陸國際關係學院智慧財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郝敏12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長伯恩斯日前高調宣佈,將成立「中國任務中心」,專注於蒐集有關中國的情報。中情局的此番運作,是爲了配合呼應美國國家安全戰略重點的轉移和調整。一是加強對華情報工作力度,實行各機構全員聯動配合。二是重點關注新興科技,提高對華諜報技術能力。三是調整情報工作重心,轉移目標佈局。

第一,加強對華情報工作力度,實行各機構全員聯動配合。伯恩斯表示,「中國任務中心」的工作範圍將涉及情報機構的每一個角落。鑑於中國的經濟規模、與美國的深度纏鬥,以及它的全球影響力,與冷戰時期的蘇聯相比,中國是一個更強大和複雜的競爭對手。伯恩斯決定每週都與「中國任務中心」的負責人召開例會,以制定統一的情報戰略。近年來,美國政府相繼成立多個針對中國的特別工作小組。今年2月,五角大廈成立「中國工作組」;去年7月,時任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沃爾夫也牽頭成立「中國工作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中國行動計劃」與中情局的「中國任務中心」更是高度契合,一個針對境內涉華人才項目,一個針對境外中國情報,二者的背景和目標都將高科技作爲手段或依託。去年12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表示,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聯邦財政年度中,美國情報機構將與中國相關的支出增加了近20%。可以預見,中情局將繼續打着「中國威脅論」的旗號,在世界各國以更強大的人員力量、資源投入和聯動配合,加強其對抗中國的情報工作力度。

第二,重點關注新興科技,提高對華諜報技術能力。中情局此次重組的另一個新中心是「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專注於新技術和全球性問題。它的任務之一就是識別新興技術,幫助中情局蒐集情報和對付他國特工。用中情局的行話來說,諜報技術是指間諜用來躲避敵對間諜、尋找新情報來源並與線人安全通信的技能。中情局高級官員表示,「技術的進步使得在中國蒐集情報變得非常困難。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和由人工智慧驅動的面部識別軟體,導致在中國躲避監測尤其具有挑戰性」。

相關報導稱,儘管中情局在研發監視對手的技術方面一直表現出色,但商業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逐漸處於劣勢。如今通過互聯網搜索,競爭對手的情報機構有可能識別出中情局的職員,並發現他們可能試圖招募哪些人作爲間諜。據知情人士透露,大約10年前,有國家侵入美國中情局的秘密通信系統,成功識別並圍捕了潛伏在自己國家的特工。自那以後,中情局一直試圖重建情報網絡,但中國的追蹤技術和通信能力嚴重阻滯了他們的企圖。中情局認爲,它的對華情報技術能力已不足以匹配應對「中國威脅」的需求,必須迅速更新和改進諜報技術,併爲此設立專門的技術研究員專案,允許私營企業的專家在該機構工作1到2年。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情報界保密程度最高的單位——美國國家偵察局(NRO)負責人克里斯·斯克里斯10月7日在2021年地理空間情報研討會上指出,美國情報界正在測試和部署所有規格的衛星星座,以滿足其天基情報能力、多樣性收集及彈性任務的需要,提升美國情報界的任務能力和覆蓋面,聚焦於下一代關鍵技術。

第三,調整情報工作重心,轉移目標佈局。從伯恩斯的前任開始,中情局設立的戰時情報基地開始減少。在滲透和摧毀恐怖主義網路主導情報工作20年後,中情局現在開始將重點轉向所謂的靶向目標,主要是中國,還包括俄羅斯、伊朗和北韓。這一變化反映了拜登政府國家安全團隊的總體政策,也得到國會和兩黨的支持,他們均認爲情報機構需要將更多資源投入到中國方向。前國務卿蓬佩奧在任時創建的北韓和伊朗的任務中心將被重新納入以中東和東亞爲重點的區域中心。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將中情局針對中國的動向比作007的冷戰劇本,認爲這種沉浸式地自編自導、假戲真做應該交由好萊塢去做,希望雙方達成的避免誤解誤判和衝突、妥善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儘快重回健康穩定發展正軌的重要共識,能夠切實得到遵守和執行。與此同時,中方也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任務中心」的設立必將伴隨着美國中情局和其他情報機構的一系列具體行動,未來兩國情報機構交鋒的頻率和強度很可能會不斷攀升,進而影響大陸國家安全戰略和中美關係的變化走向。中國須密切關注該中心的動向、充分研判,對即將面臨的風險挑戰做好心理準備和應對預案。並且,加強重點機構和人員的防間、保密和反滲透工作,特別需要注重加強情報技術的開發應用和部署提高,並相應加大情報工作的資源投入,以變應變,不斷提升情報體系各個方向和領域的協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