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王義桅:歐盟對待中國何必糾結能否回到過去

名家觀點》王義桅:歐盟對待中國何必糾結能否回到過去。(視覺中國)

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王義桅20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生或死,這是個問題」,「莎士比亞之問」的歐盟當代版變成:如何對待中國,這是一個問題。在中美博弈、全球化大勢或明或暗的大背景下,歐盟對中糾結日益明顯。

王義桅表示,歐洲工商界的一些代表日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場座談會中說,與中國關係正重新啓動,然而在中國做生意的情勢「回不去了」。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的中國重新走向世界,但「能否依國際規則行事是最大問題」。與會者承認,中國生產力和消費市場仍具很大吸力,但他們擔心,美國正積極要求日本與荷蘭等國家配合美方對半導體設備輸入中國的限制,歐洲在對中政策上如何與美國校準,是歐方當前最大挑戰。因此歐洲工商界瀰漫着「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氛圍。

義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ISPI)的評論分析指出,美國的盟友對於與中國對抗展現出非常冷淡的態度。除了歐洲國家普遍不願意付出與中國「脫鉤」帶來的即時巨大成本之外,還要歸因於歐盟機構無法協調27個國家的對中利益。德法兩國對中貿易量巨大,甚至可能爲了修好對中關係展開內部競爭。同時,歐盟成員國的亞洲和印太政策也千差萬別,因此在與中國展開對話時無法形成統一聲音,增加了博弈難度。

王義桅稱,中美歐未來前景如何?正如多家歐洲媒體和智庫解讀近期美歐高層互動時所指出的,歐洲力圖在中美之間找到新路,依然希望看到統一的全球秩序。但若沒有一個長效機制緩和歐美之間的短期爭端,針對中國的跨大西洋統一戰線很難建立起來。大西洋理事會的評論文章稱,歐盟及成員國政要與美國政府公開相互攻訐,這些爭議大大幹擾了跨大西洋技術和貿易理事會(TTC)議程的推進。如果沒有着眼於長期合作的溝通機制,類似對話和磋商很有可能停擺,修復美歐關係則更加不易。

王義桅認爲,美國的《通膨削減法》引發美歐之間的補貼爭端,喚醒了歐盟對美國川普政府 「美國優先」政策的痛苦回憶,還糾結於川普會不會重返白宮。因此,雖然歐洲盟友短期內不會「背叛」美國,但分歧顯然令雙邊關係疏遠。美國不斷向烏克蘭輸送先進武器並催逼歐洲跟進,讓歐洲更感覺美國在犧牲歐洲利益,推進自己的戰略目標。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對歐洲從未像歐洲對中國那般糾結,反映出中歐對美國獨立性的差異。最近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人對歐洲國家的好感大大超過對美國,並且中歐民衆互相間的觀感也相當不對稱。

王義桅強調,與中國情形相反,歐盟對中糾結其實也是歐盟內部糾結的寫照:法德軸心、成員國-歐盟機構關係均裂痕外露。更關鍵的是,對歐盟來說,對中關係是「測試劑」,測試歐盟是否獨立自主,儘量不被美國脅迫;測試歐洲是否團結,是否藉對中關係發泄內部矛盾;測試歐盟對全球化未來的態度:歐洲大企業界往往認爲經濟全球化是客觀規律,重視中國市場,而一些小企業以及受美國利益影響比較深的階層則不惜人爲破壞供應鏈,以所謂韌性、安全和多元化爲由推動對中「脫鉤」。當然,這些動作只能加劇歐洲的通貨膨脹、削弱其競爭力。

當然,所謂「新冷戰」,本質上還是舊遊戲,「走向未來」還是「回到過去」,歐盟對中糾結,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投射在歐洲大陸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