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生從事什麼工作纔不算“墜落”

期待名校生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不僅是名校生的枷鎖、非名校生的深淵,更是廣大望子成龍家長和中小學生難以承受之重。

近日,馬雲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學生舉行了一場座談會,分享了一些人生心得。當被問到“招人有什麼學歷背景要求嗎?”馬雲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沒有!完全沒有!如果我們對學歷背景有什麼要求的話,馬雲就被拒之門外了。”他表示更看重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而這並不取決於你畢業於哪所學校

在就業學歷歧視現象存在的當下,馬雲所闡述的用人觀無疑更值得尊敬。一些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對求職者有不少歧視性要求,明確要求必須是哪一層級的高校。非“211”、非“985”高校的畢業生甚至連簡歷關都過不了,還有所謂“四非大學”的說法,即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一些用人單位,甚至以招徠了多少名校生,作爲炫耀的資本

當然,馬雲所強調的也不是不看學歷,而是不唯學歷,更看重人才的進取精神和學習能力。這種用人觀無疑是務實的。

不管是名校學生選擇去中小企業還是去行業巨頭,或者行業巨頭應多招名校學生還是多招一般高校的學生,所基於的原則都應該是價值對等:企業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爲人才提供怎樣的機會舞臺,能否做到人盡其才;人才又能爲企業創造什麼樣的價值。諸如企業的屬性、人才的學歷標籤,其實都是次要的。優秀的人才,在一家成長型的中小企業中,或許能比在行業巨頭裡更有空間、更有作爲。

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是這種價值關係的扭曲。企業在用人方面的學歷歧視是導致這種價值關係扭曲的一個原因。當然,對此也有不少爭議,比如就有觀點認爲,以學歷取人是企業提高招聘效率的要求。

社會觀念也對雙方選擇產生了強大的影響。《人物雜誌近期對奧數天才付雲皓的報道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文章將曾經頂着神童光環保送北大,卻因爲在大學期間沒有順利畢業,而成爲一名二本師範院校助教故事定義爲“墜落”,充滿了對付雲皓的惋惜之感。

名校畢業生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纔不算“墜落”?如果曾經的學霸,沒有繼續科研之路,而是去教書了,而且還是去了一所二本學校培養中學數學教師就是墜落,那麼,名校畢業生去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是否也算得上是墜落呢?這種認爲名校生就應該從事什麼工作、有什麼成就的社會觀念,將會多大程度上影響名校生的選擇?

一個人可以進入名校,必然有過人之處,名校的求學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相當重要。但是,這些都不意味着它就能夠或者應該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畫等號。否則,期待名校生一定要成功、一定能成功,不僅是名校生的枷鎖、非名校生的深淵,更是廣大望子成龍的家長和中小學生難以承受之重。

哪裡能夠更好地發展潛能、實現價值,哪裡就將是人才的聚集地,企業規模大小、發展階段等都不是關鍵。不拘一格降人才應該是企業的基本用人觀。馬雲所言,不過是常識,只不過就現實而言,常識倒像是清流,而常識的落地更爲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