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心房顫動與新型抗凝血劑

在被診斷出心房顫動時,醫師可能會建議病患接受控制心律或穩定心率的治療。(示意圖/Shutterstock)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及常持續存在的心臟節律異常。心房顫動患者大約佔總人口的2%,在75歲或以上的人之中,約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此病。心房顫動是一種因爲心臟左右心房亂放電,導致心跳不規律且經常心率過快的病症。當心房顫動發生時,心房收縮功能變差,心房的血液流動會容易形成血塊。血塊一旦形成,若從心臟打出到腦部,就可能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在被診斷出心房顫動時,醫師可能會建議病患接受控制心律或穩定心率的治療。但心房顫動患者面臨最嚴重的威脅是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心房顫動無論有無症狀,罹患心房顫動即表示有較高的可能會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心房顫動患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五倍。目前,最常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心房內血塊的形成。但是凝血劑並非沒有副作用,如皮膚瘀青、腸胃道出血等,因此臨牀上可用一些評分方式評估那些心房顫動病患有較高腦中風的風險。

目前,醫師最常使用的是CHA2DS2-VASc評分系統來評估心房顫動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抗凝血劑。一般認爲,男生≧1分,或女生≧2分就應考慮接受治潦。

CHA2DS2-VASc評分系統

在過去最常用來預防腦中風的藥物爲傳統的抗凝血藥物-歐服寧(warfarin)有其許多不便之處及副作用,目前臺灣已有四種新型的抗凝血藥物供心房顫動患者選擇使用。

新舊口服抗凝血劑比較

抗凝血劑會有副作用嗎?有些人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時會出現副作用,例如胃痛和出血。在少數情形下出血可能嚴重,因此應注意是否出現不尋常的出血或不明原因瘀血徵兆。若爲小傷口,例如抓傷或刮鬍子時刮傷,可能必須比平常多按壓一會兒,無需擔心。如果真的出現任何副作用,請與醫師討論。

高風險的心房顫動病患,依照處方服用新型或舊型抗凝血劑時,需養成定時服藥習慣。此外,改變某些生活方式也有幫助,如戒菸飲酒不過量、規律運動及健康均衡的飲食,都是可以採取的正面行動

蔡適吉檔案 ˙圖/新光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