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重點治理高價彩禮、人情攀比等突出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受到廣大羣衆的歡迎。
“愛情是幸福的源泉,金錢買不到真正的幸福。”不要高價彩禮,不搞人情攀比,各地已有很多好的做法。河南某鎮10對新人集中舉辦“零彩禮”婚禮;河北某村成立紅白理事會,訂立村規民約,全體村民共同執行;山東某村免費爲新人舉行新時代文明婚禮……不“燒錢”、不攀比、不浪費,這些地方的做法讓百姓切身感受到文明婚嫁的好處,文明鄉風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婚喪嫁娶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一段時間以來,“兒子娶媳婦,爹孃脫層皮”“一婚十年窮”……農村高價彩禮讓一些青年“望婚興嘆”。被彩禮“綁架”的婚姻,絕不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貌。無論是涵養文明鄉風,還是完善鄉村治理,都需要開展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治理,推出有力措施破除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
在古代,婚有六禮,其一爲納彩。彩禮原本是一種儀式化交流,有利於情感表達。但高價彩禮給許多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形成攀比之風,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這樣的做法,曾被古人譏爲“貪鄙”。男婚女嫁,如果一方盯着彩禮、一方盯着嫁妝,將婚姻貨幣化、感情物質化,肯定會給婚後生活埋下重重隱患。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推進移風易俗,榜樣的力量、導向的指引至關重要。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在反對高價彩禮上,要嚴格落實農村黨員、幹部操辦婚喪等事宜報備制度,黨員、幹部要帶頭自覺培育文明鄉風,主動接受監督,層層壓實責任,推動農村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
“化俗不易,貴在因民。”思想轉變、文明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很多地方注重用村規民約、村民自治章程治理高價彩禮、遏制鋪張浪費,對遵規守約的村民給予表彰獎勵,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行爲自覺。除舊佈新、移風易俗,讓高價彩禮失去市場,讓健康婚俗觀念在羣衆心中生根發芽,文明之花必將綻放在廣袤農村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