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鄭教授女兒都輸了,海淀中小學競賽名單出爐,堪稱神仙打架

最近,北郵的一位女老師,鄭教授,被她手下的學生寫信投訴,指稱這位老師對學生的態度非常苛刻,經常施壓、打罵學生,甚至讓他們幫忙處理很多與學術無關的事情。

這位教授不僅作爲老師受到了一定的關注,同時她還是一位母親,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寸土寸金之地,成爲一名大學教授絕非易事,至少得是人中翹楚、人中龍鳳這樣的高級別人才。

想必儘管這位老師在工作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她的學術能力仍然是毋庸置疑的。畢竟能達到這個位置的人,必然都是具有天賦的大腦。

許多人曾思考過一個問題:那些優秀的學生,無論他們來自哪裡,是大城市的精英還是所謂的小鎮才子,他們都憑藉努力留在了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那麼,他們的下一代聚集在一起,是否會加劇內卷呢?

難怪鄭教授女兒都輸了!海淀中小學競賽名單出爐,堪稱神仙打架

畢竟,以我們普通人視角來看,他們的父母都不是尋常之輩,他們教育出的孩子之間也一定會存在所謂的“神仙打架”的局面。

實際上,在那幾位研究生一起寫的PDF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關注點,那就是這位鄭教授曾經讓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幫助自己的女兒做作業,甚至幫助她參加競賽。網友們則順藤摸瓜,直接揭露了鄭老師女兒所在的學校以及參加的競賽名單。

看完後,讓人大開眼界,許多大學生都自愧不如,感嘆說難怪能有研究生在背後支持和幫忙。這場科技競賽面向的是北京海淀地區的中小學生,而這些小學生中最年長的正是教授女兒所在的級別。

他們所做的課題和研究成果簡直讓大學生們細看自己的畢業論文都覺得有些不夠深入,因爲這些小學生的研究實在是太高深了。

讓人感嘆的是,現在大城市發展迅速,連小學生都接觸到如此高深的知識。他們不僅自己主動進行科研,還有家長的指導。想必他們的家長都不是普通人,這些孩子們聚在一起的確非同一般。難怪即使在研究生的輔佐下,鄭教授的女兒仍然沒有通過這場比賽的角逐。

同樣是中學生,爲什麼差距會如此之大呢?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評論區中,有一部分家長出來發聲,表示他們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牛,孩子只是在家長相對更高水平的教育下,自己選擇課題,努力解決枯燥的科研過程。

實際上,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幫不上多少忙,也覺得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因此,這個獎項還是公平公正的,因爲那些自己進行研究的學生,即使他們的水平只是符合這個年級的認知,沒有太超前、太高深,也能獲得獎項。

而鄭教授的女兒沒有獲獎,也正說明了這個比賽注重的是學生的研究能力和過程,而不是一定要取得多麼高級的成果。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學生表示,其實能參加這個比賽的學生中,存在着不少背後有高人指點的情況。有一位在北京上學的研究生就比較隱晦地表示,自己其實是比賽的一個間接參與者,因爲他的老師就是海淀區小學生的父母,他們平日會讓研究生們幫忙,進行額外的小科研項目等。

現在大城市的父母,爲什麼開始努力推動孩子參與科技科研相關的比賽呢?

這一現象的原因實際上相當簡單。隨着許多升學考試中,科技特長生的地位逐漸凸顯,高校對於這類學生的需求日益迫切。

與以往的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不同,近年來科技特長生的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成爲了一條日益受到重視的保送途徑。如果學生能夠提前接觸科研,並且家長具備相關的資源和工作背景,那麼他們就能夠引導孩子走上這條路。

這樣做不僅可以順利參加保送,進入理想的名校,還能夠爲將來從事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深造,如攻讀研究生、博士等,將會事半功倍。因此,這也是家長們着眼於長遠發展的一個重要因。

可以說大城市一個先進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提前的掌握升學,留學,受教育方面的各種風向。他們的父母也會更早做出看似更加前衛的決定,或許令普通父母感到不理解,但是卻對孩子優先發展,搶先賽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呢,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