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商業霸主 潮州人的崛起

傳統中國被視爲欠缺海洋與殖民影響力,其實,中國也曾積極前進東南地區,進行經濟擴張。圖爲明朝鄭和下西洋仿古寶船。(新華社)

遙遠的海岸:中國海疆上的殖民擴張(時報出版)

陳錦華一九一一年生於中國東南方的潮州區域。他的父母墾植一處十五畝的果園。這塊地產並不大,當地農場的平均大小爲九點四三畝,然而當地社羣卻認爲他家是富戶。這個村落由一千名左右的陳姓村民組成,但他們的海外族人在暹羅與英屬海峽殖民地擁有事業。一九三二年,陳錦華決定離開家園,加入海外族人。

陳錦華航向暹羅,他姊妹的丈夫在這裡擁有一處三百英畝的甘蔗園與蔗糖廠。這塊土地太大了,因此他們把大部分土地租給當地泰國人。陳錦華在蔗糖處理廠工作,這裡的工人都是跟他講着同樣普寧腔潮州話的潮州移民。然而,在大蕭條的歲月裡,生意也受到影響。他覺得自己在姻親的鄉村事業裡升遷的機會很有限,因此首先搬到附近的曼谷,爲堂兄弟工作,接着搭着中國人輪船的順風車,往南去到新加坡。他哥哥在此賣魚。新村落裡多數中國移民也同樣來自潮州普寧,專種蔬菜。在哥哥的鼓勵下,陳錦華從社會底層做起,成爲十分辛勞的「糞便」收集者,擔着桶子挨家挨戶收集人類糞便作爲肥料。他笑着回憶,自己的薪資相對較高,因爲「那種工作沒有人要做」。旅居英國殖民地的初期充滿這類艱辛勞動,然而一段時間後,他也爲自己創造了新生活。四處兜售水果十年後,他成功建立自己的水果店,後來還有其他事業。他娶了遠在中國的母親爲他選的女性。他建立自己的家庭,把錢匯回家,忍受日本佔領期間的恐怖統治,以小康商人的身分退休後,參與華裔社區的諸多慈善服務。

陳錦華的故事在某些方面相當獨特,卻又象徵着更大的潮流,刻畫出十七到二十世紀初中國東南沿海與東南亞地區的社會與經濟連結。到了陳錦華的時代,旅居海外已經相當常態化,然而大大小小的災難──械鬥、洪水、政府征戰──導致村人與城市居民同樣展開海外旅程,尋求工作與庇護。許多旅居海外者早有親戚熟人住在海外,好讓他們一開始有所依靠。若沒有這類關係,他們就會轉向來自中國故土的其他旅外老鄉。大量來自家鄉貿易階層的移民已經賺進財富聲名,或擁有海外家庭,從事商貿、開小商店或其他小型事業。

對我們來說,陳錦華生命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出生於潮州─中國最重要的沿海省廣東省東岸的商業區域。潮州在東南亞又稱Teochew或Teochiu,既是行政區,也是當地人共享的地方文化,潮州在海外華人水域中的崛起,是中國與東南亞相互連結的歷史中,驚人的社會發展之一。本書試圖訴說這個故事,並思考其歷史重要性。來自這處又小又窮且難以統治的中華帝國一角的地方居民,如何搖身一變,崛起成爲二十世紀的南海商業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