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教授賣燒雞 纔是真正的專業人幹專業事!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李健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上午11點剛過,南京農業大學西門外的一家燒雞門前就排起了長隊。南京人愛吃雞鴨滷菜,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式滷味店,不過這家滷菜店的店名稍顯另類——“南農大·教授”。走近這家店,明黃色的門頭上赫然印着一位戴着眼鏡、學者模樣卡通代言人,其原型就是黃教授熟食店的品牌創始人——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黃明。(1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在多數人眼裡教書育人、做科研、寫論文大學教授的固定標籤,而南農大黃明教授的名字卻與熟食燒雞聯繫在一起,似乎有點不搭,但筆者以爲教授賣燒雞,算不上不務正業

首先,教授賣燒雞,並非“不務正業”。黃教授的“正業”不是高大上的文史哲,恰恰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加工專業。1989年他以超出一本30多分的成績與自己心儀軍醫大失之交臂,被陰差陽錯地調劑到了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食品加工專業,本科畢業後又獲得山東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方向的碩士博士學位。黃明在研究生期間,做了無數次實驗,發表了大量專業論文,都與食品加工專業有關。教授賣燒雞,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怎麼是“不務正業”呢?

其次,教授賣燒雞,是以實際行動響應中央“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號召。作爲食品加工專業的教授,他沒有滿足於寫寫論文紙上談兵,而是抓住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組建了一支由肉品行業專家和10餘名博士、碩士爲主體的燒雞研發團隊,專注於將科研成果運用於燒雞加工。他們改良燒雞工藝在烹製的各個環節,設計出全自動油水分離連續式油炸設備,在滷煮階段,他們通過加水、補料、過濾等手段,讓每一批燒雞的味道保持穩定鹹淡適中,並且運用新工藝確保燒雞安全,保留原始風味,黃教授和他的團隊所做不是實實在在的科研是什麼?“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終會淪爲空談,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黃明說,“任何科研成果一定要着眼於技術的應用轉化,服務於社會實踐和生產”。

再次,教授賣燒雞,給普通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過去老百姓關心能否吃飽,現在不愁吃了,更關心如何吃得好。”在黃明看來,燒雞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用科技精心呵護,特別是加工環節。“目前市面上的燒雞多以手工小作坊生產爲主,存在操作不規範、產品不穩定、衛生難控制、化學添加物較多、安全隱患大等問題。”黃教授和他的團隊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讓滷味帶“科味”,當通過技術創新研製的“燒雞、鹽水鴨系列產品登上了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餐桌”時,那一刻感覺“一切都值得了”。教授賣燒雞,最終受惠的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