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宮署大遺址 天天做美容

南越國宮署遺址。(新華社資料照片)

文保員用紙漿方式進行脫鹽。(取自微博@中國考古網)

水井裂隙填補。(取自微博@中國考古網)

木質文物保溼控制。(取自微博@中國考古網)

位在廣東省的「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大陸南方地區富有特色的大遺址,南越王博物館文保部主任溫敬偉說,它是2000多年前西漢南越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國南漢國都城興王府的宮殿區和宮苑所在,還是廣州自秦統一嶺南後2000多年來歷代郡、州、府官署所在地,承載了2000多年的建築發展史。

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大陸國內少見的古代城市遺址,爲了要保存好珍貴的古建築,南越國宮現在更是「天天美容」,包括表面清潔、補水保溼、殺菌滅藻、排毒養顏等。南越王宮博物館文保部副主任方曉琪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打亂南越王宮博物館文物保護人員工作節奏,大家依舊堅守崗位,全心全意地守護它。

24小時不間斷人力監測

這項工作,考驗技術也考驗體力,更考驗專業精神和耐心,主要由磚石、土壤、木材等組成的這片大遺址看似粗笨,其實很脆弱,南越國曲流石渠、南漢國二號宮殿、古代水井遺址在展示時,受空氣中粉塵污染、地下水帶來可溶鹽的侵害,嚴重威脅遺址的健康,館方的文保人員和專業公司的團隊合作,日復一日按既定路線定時巡視遺址狀況,同時用各種專業設備對遺址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收集遺址溼度地下水位、振動、賦存環境等相關資訊,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處理。

方曉琪說,遺址每天固定的「美容」項目主要有:一、表面清潔:對結構穩定的土遺址區,採用吸塵器進行清潔,對磚、石或結構不緊實的土遺址區用軟毛刷清掃;二、補水保溼:木質文物溼度的數值指標須得到嚴格控制,溼度過高,容易發黴,溼度過低,容易剝落,每日需視情況調節補水劑量頻率含水率控制在範圍內;三、殺菌滅藻:南越國宮署遺址地處潮溼多雨的氣候環境,尤其在春季,黴菌藻類甚至蘑菇容易滋生,要用對遺址安全無損害的殺菌防黴劑、殺藻劑等藥物進行噴殺治療;四、排毒養顏:可溶性鹽隨着地下水上升轉移到文物、土體表面,對局部嚴重區域,要用敷紙漿的方式脫鹽處理,把可溶鹽等有害物質從文物本體排出。

保養得宜 古老遺址凍齡

除了日常的維護,文保人員還需要不時進行一些專項保護工程,比如,南越國時期排水木暗渠等文物在外部環境影響下發生了部分的腐蝕侵害,館方2015年9月展開加固保護工程,工程除了對現場一口南越國時期王宮食水井、兩口南漢國時期王宮食水井、一條南越國時期陶質排水管實施現場防黴殺菌、脫鹽、裂隙填補、灌漿加固等保護之外,還採取開挖集水井和埋設引水暗管的方式,把滲漏到展示區內的地下水收集、抽排,使四壁滲漏水疏排,控制地下水位高低,兩段西漢南越國時期排水木暗渠則整個搬運到實驗室,檢測分析、脫鹽、脫水、加固保護。

方曉琪說,與日常的保養維護相比,上述這種興師動衆的大工程頻率不高,就像人每天洗臉洗澡、用乳液一樣,正是那些每天看似枯燥的巡視、除塵、脫鹽、灑水,讓2000多年的古老遺址保持着舒緩和放鬆的狀態,讓遺址文物與世人仍然能相見如初,以最好的面貌展示給民衆。

小靈通 南越王宮博物館

位於大陸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是西漢南越國國宮署遺址主題博物館,總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其中御花園遺址於1995年被發現,發掘出方池、彎月池曲渠平橋步石等宮殿園林的遺蹟;宮殿遺址於2000年在廣州市兒童公園被發現。2006年6月11日,向公衆開放部分整理修復完的3000多平方公尺的遺蹟。2012年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公佈的「2012世界遺址觀察名單」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入選。(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