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陸科技盧樹強:腦電人工智能解析方案 來自團隊多年積累

近日,首屆“腦科學開放日”在中國北京舉辦,活動腦陸科技聯合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發起。活動中,除啓動針對百位00後的實習生的“腦科學登陸計劃”外,腦陸科技還發布了第三代助眠產品:SleepUp睡眠貼。據腦陸研究院盧樹強博士介紹,該設備與智慧睡眠場景深度結合,通過高精度的EEG採集技術,融合多模態生物信號,在機器學習算法模型訓練後,爲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睡眠管理方案,進一步提升民衆睡眠健康質量,推動睡眠健康領域走向新高度。

腦陸科技第三代助眠產品:SleepUp睡眠貼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當下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臨牀心理科、睡眠醫學中心春雪主任在首屆腦科學開放日上表示:“睡眠障礙是一組以‘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爲主要表現的臨牀常見疾病。近年來,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的睡眠時間越來越不規律,睡眠問題日益加重。他們更希望可以通過便捷、高效的方式擺脫失眠,獲得高質量睡眠時間。”

相較於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藥物助眠等方式,盧樹強表示,無論是從損傷性還是依賴性的角度來說,物理干預都是相對更安全且更理想的解決方案。另外,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手環或者其他生命特徵的檢測產品,無論是測量脈搏還是血氧,都需通過腦電二次校對,大幅減弱了監測精準率。而腦電監測的準確率不僅可達90%左右,還可精準識別淺睡、中睡、深睡的比例,以此判斷具體的失眠問題,並通過針對性的干預方案增加深睡比例。

正如腦陸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MO吳寒峰介紹,SleepUp的產品定位是醫療級睡眠儀的可穿戴化,具備四個優勢:首先,重量只有38g,是目前全球已知的腦機接口產品裡最輕、最小的一款;第二,SleepUp具備醫療級精準睡眠分期,結合了大量臨牀醫師的標註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構築了達到打造醫療級精確度的睡眠分期的結果;第三,產品具備AI賦能神經調控,優化深睡比例。換言之,人工智能的賦能,讓SleepUp實現了“千人千面”式的助眠干預;最後,SleepUp可滿足多場景使用。

具體從技術層面來看的話,SleepUp集合了EEG採集技術和多模態生物信號採集技術。其中,EEG(腦電圖)採集技術,是一種通過電極記錄下來的腦細胞羣的自發性節律性電活動,涉及衆多技術細節,比如採樣率——即每秒傳輸多少個數據字節,以及延遲率等。而多模態生物識別則是指包含腦電數據配合體動傳感器心率傳感器等一系列的生物體徵的檢測。另外,SleepUp在睡眠級的數量以及睡眠分級的準確率等AI算法上,也有着明顯的突破。

當被問及SleepUp睡眠貼的推出是否意味着腦陸科技將會把研發重心轉移至C端時,盧樹強則表示:“我們一開始就確定了要把人工智能算法應用在腦電數據上面。這兩年的時間,從硬件端的信號精度、採集到硬件端嵌入式的算法,之後通過算法把腦電放大,以及各種噪聲干擾信號除躁的算法,再到大量的應用,數據採集以及後臺人工智能算法的訓練,都下了很大的工夫。我們在底層技術方面做了長時間的積累,今天能夠推出C端產品以及其他類型的B端產品,都是基於這一套深厚的腦電人工智能解析方案。”正如他所言,在底層技術研發上的大量投入,都是爲了能夠實現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突破性變革,以此帶來全新的交互方式。

事實上,人腦智能化不只是帶來全新的交互方式,也有望催生更多應用場景及技術更迭。從現階段來看,腦機接口在幫助殘疾人康復老年人護理等醫療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在教育、軍事、娛樂、智能家居等方面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腦陸研究院盧樹強博士表示,關於腦機產品的臨牀應用和規模化落地,目前已有不少團隊已做出成果。“基於非侵入式做一些干預,在醫學上比較大規模的應用了,5年前可能是都在研發,但是現在已經開始逐步地進入到市場了。”

鑑於腦機接口技術對社會發展所能夠帶來的強大的推力,該技術已經成爲了全球各國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已經涉足這一領域。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腦陸科技首席技術專家張鈸院士看來,如何讓中國在新一代由腦科學帶來的技術革命中佔領高地,人才是源動力,尤其是具備由0到1創新能力的稀缺人才。而這也正是腦陸科技,這個由90後、00後所組成的後浪先鋒營的創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