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霧長期未改善 恐是失智症前兆

腦霧是感染新冠肺炎常見後遺症,醫師憂心恐加速中老年族羣大腦病變,失智症提前找上門。(黃子明攝)

隨着年紀增長,你是否覺得腦袋越來越鈍,變得健忘、難以集中注意力?這是一種叫做「腦霧」(brain fog)的症狀,神經內科醫師提醒,腦霧通常是暫時性、可以回覆的,但是如果長期未改善,小心是失智症徵兆,務必及早就醫檢查。

今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腦霧、疲勞、憂鬱、呼吸困難等正式列爲新冠肺炎長期症狀(long Covid-19);有研究指出,3分之1的患者在痊癒後的6個月內仍受到後遺症困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說明,儘管大腦有「血腦屏障」可以阻擋病毒入侵,但新冠病毒可能引發人體免疫反應,進而攻擊神經細胞,因此仍會對腦部造成傷害。

「腦霧不是新冠肺炎患者纔有。」葉篤學指出,腦霧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名稱,通常是形容腦袋一片空白、思考中斷的狀態,可能原因包括睡眠不足、壓力、憂鬱症、過度疲勞等。臺北榮民總醫院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腦霧就像是大腦「當機」了,如果能夠好好休息、把心情調整好,通常都是可以復原的。

值得注意的是,當大腦認知功能逐漸退化,也可能出現類似腦霧的症狀,葉篤學提醒,如果已經排除種種因素,腦霧情況仍未改善,就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王培寧說,失智症風險和年紀成正比,國內65歲以上盛行率約8%,相當於每12人就有1人,80歲以上增加至25%,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

研究發現,早在失智症狀發生的15到20年前,透過影像檢查就能看到腦部病變,今年5月國內爆發本土疫情,雙北地區60歲以上患者就佔了4成,王培寧憂心,萬一大腦已有病變,又受到新冠病毒攻擊,恐加速病變,提早進入失智症病程,提醒中老年族羣,如出現疑似失智徵兆應儘早就醫檢查,及早介入治療,有助於延緩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