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清醒了嗎?「圓仔」介紹各種便便形態

▲剛睡醒的圓仔。(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今天(16日)是星期一,臺北市立動物園透過影片裡的貓熊寶寶「圓仔」,要大家「打起精神來」,而方式看似kuso,其實很有教育意義,那就是與大家分享幾種動物的「便便形態」。

影片一開始,就看到「圓仔」做了一個小小的仰臥起坐,不過還是倒下睡翻了。目前「圓仔」體重4543公克,保育員觀察到牠開始會翻身,已經成功了幾次,雖然翻一次要花2、3分鐘。

▲▼圓仔:我翻!(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園方說,觀察「圓仔」的健康情形,除了注意進食、肢體動作外,還要觀察牠的便便。「圓仔」出生至今都喝母奶,排出來的便便都是接近黃色細小顆粒,回到「圓圓身邊後,便由「圓圓」舔屁屁刺激排便的工作

▲圓圓幫圓仔舔屁屁。(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團團」、「圓圓」的主食竹子,也會補充蘋果胡蘿蔔,可看出成年大貓熊糞便顆粒狀拳頭大小,裡面有消化完全的竹葉竹杆和胡蘿蔔等。成年貓熊一天必須要花10至14個小時進食13至20公斤的竹子,對於吃下去的食物消化效能並不好,近3/4都會排泄出來。

影片裡也介紹了大象、黑熊等動物在便便的不同,牠們的健康必須透過獸醫專業,與現場保育員的觀察及動物訓練來把關;第一線照顧動物的保育員,每天除了基本的餵食工作外,也要注意觀察每一隻個體食慾、精神、或外觀是否正常,除了這些,有一個知道動物的健康狀態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觀察牠們每日的便便,透過觀察便便,便可以知道推測個體的消化系統健康,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

▲大貓熊便便。(圖/臺北市立動物園)▼亞洲象便便(左圖);黑熊便便(右圖)。(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影片】動物的超級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