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水腫還是胖?醫傳授「壓這位置2秒」自測…下陷0.2公分慘了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水腫醫師傳授「按這裡」就對了。(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女生們對於體重總是「剋剋計較」!照鏡子時老覺得自己身上多出一坨肉,但你有想過,你微胖的身材,究竟是真的胖還是水腫呢?常常讓人搞不清楚。減肥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兩者定義上差很大,肥胖爲脂肪多,水腫則爲水分多,想要分辨清楚,他傳授臨牀身體檢查時靠着「超簡單一招」,秒測你有沒有水腫。

減肥專科醫師蕭敦仁在《媽媽好神》節目中分享讓女生們困擾又崩潰的「水腫」,很多人都會把它與肥胖搞混,但在定義上很清楚不一樣,肥胖事實上是肥胖脂肪比例較多,而水腫則是體內水分太多,完全不一樣!而正常人該怎麼分辨是否有水腫體質呢?他指出臨牀身體檢查最簡單直接的方法爲:按壓小腿脛骨邊的位置,壓下去停留2秒若肌膚立馬彈回,代表非水腫,而凹下去超過0.2公分,就會被定義有水腫。

▲只要按脛骨2秒,若下陷超過2mm就是有水腫。(圖/取自《媽媽好神》Youtube,下同)蕭敦仁指出,水腫又分生理性病理性,在內科常看到後者心臟肝臟腎臟通通問題。而生理性水腫事實上大多因「姿勢」所造成,像是護理人員工作8小時,長時間走動或是久坐無法動,都必須穿着彈性襪,就是怕水腫找上門;第二種則是站崗的憲兵,因爲需長時間維持一動作站立,「假設沒穿彈性襪,很多人會暈倒,因爲整個水分都在下半身」,因此靠着按壓小腿脛骨旁的肉肉就能簡單測出是否有水腫。

談完生理性水腫,蕭敦仁分析,病理性水腫也被分爲兩類,其一爲「凹陷型水腫」,另一則爲「黏液型水腫」,前者的肉壓下去後真的會彈不起來,其又依「下陷程度」被分爲1~4價,下陷深度爲2~8mm。而黏液型水腫則較麻煩,屬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問題,他曾遇一名60多歲患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問題的患者,卻自行停藥,結果一就醫不僅被診斷出水腫、腹水,且肋膜腔、心包膜都有積水,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原因並治療。

▲吃重鹹造成水腫的網友,改善方法就是多喝開水排出鈉離子。究竟該如何預防水腫?蕭敦仁以職業醫學角度分享,建議網友們工作、上課每50分鐘後就起身走動,改善因姿勢不良造成的水腫,起身走走或是倒杯水改善身體循環,還能提升工作效率。至於「已經腫了」該怎麼消腫?他則說若是久站、久坐所造成,睡覺時建議將腳擡高一點,隔天起牀就能改善;也建議很多愛吃重鹹、重口味的人要多喝水,幫助腎臟將鈉離子排出,避免鈉離子滯留體內導致水腫,也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