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真的瘦了? 營養師揭露4個邪惡真相

▲有時自以爲變瘦,其實只是假性的。(圖/達志示意圖,下同)記者李佳蓉臺北報導現代女性對於「身材」的要求極高,總覺得自己不夠瘦,而開始想方設法讓自己維持苗條的身材,但是你真的吃對了嗎?營養師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表示,肥胖與過重的根本原因在於吃進體內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如此一來容易造成能量不平衡。以下,營養師將舉出4大矇蔽大家雙眼的邪惡真相!

迷思一:總迷失在快速瘦身的誘惑許多人都着重在「如何快速減重」?但當你站上體重機時,下降的數字真正代表的是什麼你知道嗎?市面上宣稱可快速減重的方法真適用於每個人嗎?新營養食代營養師鄭師嘉解釋,其實這些極端作法可能影響你的健康,尤其以吃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最可怕,其副作用可能導致頭痛、腹瀉、心跳不規律。而快速減重通常是下列兩件事所造成的假象!假象一:有些人會限制熱量攝取,飲食原料不完整、不足夠且又不規律運動,造成的結果爲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組織逐漸消耗分解、肌肉量減少,因此,你減到的是「肌肉」。

假象二:有些人會吃「宣稱」可減重的食品,主要利用排宿便或拉肚子,使水分過度流失,進而讓體重看似減輕,但真正該減去的脂肪依舊存在於體內。▼減重食品雖可讓體重看似變輕,但脂肪依舊存於體內。

迷思二:我連呼吸、喝水都會胖 鄭營養師說,有的人覺得自己連喝水都會胖,但其實水的本身並無熱量,人體反而很需要水分以調解溫度酸鹼電解質等平衡,再透過水分將代謝廢物帶到腎臟經由尿液排除。因此,體重並不會受喝水而有太大的變動。▼喝水不會變胖,別再這樣說了!(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迷思三:你確定,是真的飽了嗎?「你感受到的飽,究竟是身體的飽還是心理的飽?」鄭營養師說,瞭解食品的屬性,如份量及能量密度,對於吃進的熱量、飽足感以及體重的變化有很大的影響。有時可能會覺得吃一點就飽了,那是因爲吃到熱量密度較高的食物或是高脂肪食物,而這樣的食物通常體積小,且含有精緻澱粉;其精緻度高的食物易被身體消化吸收,容易踐踏飽足感的產生機制。

鄭營養師舉例,如到夜市地瓜球,越吃越涮嘴,不知不覺攝取過多,你的身體吃進高熱量營養素食物,也許不是很飽,但心裡卻很滿足,但這時熱量比起吃條小地瓜就超標了;但若將地瓜球換成地瓜,卻可提供足夠的飽足感,但身體的飽足往往難以勝過「心靈的飽足」!

鄭營養師建議,選擇吃回原始型態的「原態飲食」,減少過度加工的食品,有助於增強飽腹感,同時還可減少熱量的攝取,進而控制體重及控制飢餓感。在臨牀試驗中,一個好的減肥戰略,可透過吃低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比起單純限制脂肪攝取的飲食來得更成功。▼身體的飽往往難以勝過心靈飽足。迷思四:你是否默默被靜態生活包圍了?工作太忙碌、學業太繁重、久坐不想動等,越來越多人覺得自己「沒時間運動」,這也常成爲用來規避減重的擋箭牌。鄭營養師說,現在越來越多人瞭解,減重第一目標在於調整飲食型態,不單純只是「少吃」或「不要吃」,有時營養師發現要你學習吃「平常不會吃」的食物,是件很困難的事,更何況還要維持6個月以上。

鄭營養師說,從心理學層面看來,要能改變心態與行爲,進入維持期,至少需6個月的磨合期。因此,除飲食上控制,也需增加活動量。有研究顯示一天久坐時間越長,肥胖的風險也跟着增加,造成心臟功能不良,甚至提高死亡率!她呼籲,試着將運動融入生活,爬爬樓梯、加快步伐,拒絕再當沙發馬鈴薯。▼多起來動動,拒絕當顆沙發馬鈴薯。 諮詢專家:鄭師嘉,現任新營養食代團隊華人駐站營養師。曾受邀三立88健康有方、教育電臺節目擔任營養專家,專長爲減重營養、慢性病營養。▼新營養食代營養師鄭師嘉。(圖/新營養食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