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袁世凱——獨斷橫行受約法限制(三)

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前排中)與各國駐華使節合影。(本報系資料照片

宣統確定退位後,孫文便於隔日宣佈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表示將讓位於袁世凱,二日後在南京舉行了民國統一之慶賀典禮,孫文則帶着政府官僚前往孝陵掃墓

孝陵裡沉睡的是太祖朱元璋,他驅逐了異族蒙古,當上了皇帝。明朝的首都雖是北京,卻是之後進行遷都才改設的,太祖本身也是自南京發跡,於此建國、即位,並在此辭世。孫文特別選在此時祭拜朱元璋,是爲了向他報告,打敗明朝取而代之的異族政權清朝已經被推翻,同時表明此番成果都是遵循着朱元璋的功績而行。

列強支持穩定政局

再也沒有比孫文的這項舉動,更能表現出辛亥革命革命派意義了。所謂「革命」,其實只是對滿人的種族式復仇,只是爲了讓漢人奪回政權、爲了發揚中華主義罷了。若以我們聽到革命二字所聯想到的政治改革、社會變革等客觀觀點來看,這樣的觀念、演出,究竟帶有多少現實的意義呢?

然而,就當時的第三者來看,辛亥革命絕對沒有帶有「革命」派思想的這些意涵。看在一般庶民眼裡,不過就只是剪去辮髮,如此而已;至於多少與這場政治變動有所關聯的人士,也有像是北一輝這般將辛亥革命與西方的市民革命並列而論的,也有認爲這只是千篇一律的易姓革命罷了。至於後者中最強而有力的,便是袁世凱了。他認爲自己主導的這個新政府,就只是接手自清朝北京政府的政權,沒有其他任何意涵。

以帶有古風的王朝用語而言,這該說是「禪讓」還是「篡奪」呢?此時的政權交替,是讓還是幼兒的宣統退位,並由生母隆裕太后宣佈並頒佈詔書。一般而言,都視之爲袁世凱欺瞞寡婦與幼兒,竊取了政權,宛若三國志》中的司馬炎晉武帝)之魏晉革命一般,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

但即便如此,自清朝傳給袁世凱,以正式繼承政權的「正統」性來說,卻是無人能否認的事實。南京臨時政府即便真的曾經存在於歷史舞臺上,也僅是「臨時」性的割據政權,在觀念上來說,其實等同於不存在一般。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便是一個暫時性的割據勢力遭到吸收,因而被消滅了。

這樣的立場也獲得外國列強的支持,因爲他們並不期望中國繼續混亂併發生激進的變化。至今與外國建立起關係的是清朝政權,公使團也都駐守於北京,以列強的角度來看,讓擁有實力、能安定時局,同時將中央政府設於北京可以持續交流關係的人物出線,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了。

袁世凱這一方也相當瞭解列強的意向,立即聯絡了各國公使團,並取得了他們對北京政權的支持。就這樣,在國際上來看,袁世凱於北京建立新政府,已沒有太大的問題

相對的,南方陣營卻依然認爲是共和國推翻了清朝並取而代之,而代表共和國的就是南京臨時政府,雖然暫時地將大總統一職讓於袁世凱,但他也僅是臨時政府的一員,必須要依照整體的方針行事。也因爲如此,當孫文讓出臨時大總統一職、並選出袁世凱繼任時,臨時政府也要求袁世凱必須在南京就職。這也跟袁世凱等人一路走來的經歷與眼前的情勢,產生了巨大的落差。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該在北京還是南京上任,此一決定也直接聯結到了政權的「正統」及其風格走向的問題。袁世凱先是拒絕在南京就職,最後又以「兵變」爲由,在北京就任了臨時大總統,同時也將中央政府設置於北京。

之所以選擇北京,是爲了更加清楚表明這是繼承了舊有的清朝政府之故,其政治走向,也將延續清朝。南方陣營當然不可能就這樣被打發。臨時政府的立法府.參議院在此時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雖如字面上「臨時」之意,僅是暫時性的,卻等同於現今的憲法。

不過以當時中國的情況來看,約法中加入了許多所謂西方的、民主性內容,許多條文像是主權在民、基本人權規範,即便是現代的中國也難以實行。也因此,雖然約法的內容幾乎沒有實現,但作爲一部闡述政治原理象徵之規範,它確實也滲透進社會當中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這層意義上,的確左右了之後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文書

臨時約法制衡袁氏

在具體的行政層面,如同現今日本的議會制、責任內閣制國會參議院的權限顯著地增加,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新設置了由參議院選出的國務總理一職,由他組織內閣,處理實際的政務。大總統與國務總理都一樣向參議院負責,而參議院也擁有彈劾大總統與國務總理之權限,簡言之,行政府的權力相對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在3月11日公佈實施,這天正好是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這樣的時間點,當然不是偶然,南方陣營是打算在袁世凱政權成立前,搶先一步決定政局牽制袁世凱的行動,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與南京臨時政府之理念、主義相異的袁世凱獨斷橫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