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依賴拇指社交 德專家警 告:失去與人當面交流能力

手機、滑手機、打電話、講電話。(圖/記者陳俊宏攝)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德國數位媒體教授萊姆克(Gerald Lembke)警告,長期依賴簡化的文字社交,將降低或失去與人當面交流時,對肢體語言語氣理解力低頭網路焦慮症上升,帶來身體不適,眼睛乾澀,肩頸僵硬等,且許多朋友漸漸懶得約出來,就算約出來也都在滑手機,實體社交能力下降。

用文字和貼圖傳達訊息效果有限,這樣拇指社交影響人與人之間溝通,以及降低親密感。據瞭解,德國人每日平均通話時間8分鐘,但17歲以下年輕人每日講電話時間趨近零。

德國有線電話的使用量從2003年不斷下滑,到2017年使用量僅剩1924萬,約2013年的一半。2017年全球網路使用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擁有手機,使用智慧型手機人口與來自手機的網路流量皆超過一半。

不只德國,Google曾於2016年8月公佈《臺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與《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臺灣人智慧型手機使用率達82%,每天上網比例則佔96%。

臺南市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唐心北指出,網路成癮民衆可尋求專業協助,可以至精神科看診,透過藥物治療來緩解戒斷現象所帶來的焦慮與憂鬱情緒。(圖/安南醫院提供)

另外,過度使用網路(多數是手機)的人,也會造成心理影響,包括不能剋制上網的衝動、若不能上網會出現身心症狀例如焦慮、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在人際、健康與時間管理方面問題,依賴網路發表意見的成就感較高,而造成了人際孤立、身體受損、失學失業等。

行業別來看,不動產業、專業科學技術服務業教育服務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等過度使用網路最嚴重。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調查,全臺灣每四人就有一人若一天不使用網路,會感到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