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找“存錢搭子”要防“托兒”

一些年輕人重視理財規劃,通過網絡平臺尋找“存錢搭子”,希望督促自己實現理財目標。

年輕人熱衷於互相督促“存錢”

“每月存5000元,2024年吃土也要堅持!”網友“小蜜蜂”在社交平臺上曬出2024年的第一張存單照片並配文說, “30歲前總是各種買買買,35歲終於覺醒了,真心尋找存錢搭子,咱們積少成多,一起加油!”該筆記引發網友共鳴,有網友評論道,“以前每月存2000元,現在存6000元。”

職場新人也興沖沖加入,有網友發筆記稱:“我剛剛上班,想找一個一起攢錢的姐妹,分享交流花小錢的精緻生活。就每天互相發一下攢錢記錄啥的。”有網友坦言,一般想找的“存錢搭子”都是網友性質,現實中並不認識。這讓她有一種安全感,畢竟收入是個人隱私,不適合跟身邊熟悉的人分享。

分享存錢經驗也是這羣年輕人關注的重點。在尋找“存錢搭子”的網友們看來,存錢不意味着節衣縮食,而是存“浪費掉的錢”,比如面霜用到空瓶再買下一瓶;拒絕各種網絡大促非理性囤貨;減少打車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定期斷舍離,善於利用二手平臺“回血”等。這些“存錢”小妙招在社交平臺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存錢搭子”的主要目標是存款,而非高風險類投資。那存下來的錢該怎麼打理?記者發現,網友們比較熱衷於放貨幣基金,收益雖然不高,但總比放活期強,待攢到一定金額了,網友們一般會選擇存大額存單。

也須警惕“理財托兒”

專家認爲,這種“存錢搭子”關係,類似於微信步數排行榜,通過互相激勵和監督來強化個體的行爲約束和改變。這種社交網絡的支持和激勵尤爲重要,因爲它提供了一種行爲引導和習慣養成的機制。

記者注意到,除了社交平臺上“一對一”打卡監督的模式外,“存錢搭子”還有一種加入微信羣的模式,這種模式可能暗藏風險。

“存錢搭子”的興起,反映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人生有着清晰的認知,而且有着明顯的規劃意識,目標明確。當然,“存錢搭子”雖好,具體到個人,也要量力而行並做好風險防範等工作。要有風險防範意識,對於自己不熟悉或不瞭解的理財產品,還是要謹慎購買,尤其是微信羣裡的“存錢搭子”,可能存在“托兒”。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