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副校長吃光學生剩飯 當地迴應:她沒覺得不乾淨

(原標題:當地迴應校長吃光學生剩飯:把學生當自己小孩沒覺得不乾淨)

當地迴應副校長吃光學生剩飯:把學生當自己小孩沒覺得不乾淨(來源:視頻綜合)

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副校長當着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有網友認爲副校長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節約。也有不少人認爲,雖提倡節約但此舉並不衛生。荔枝新聞致電事發婺源高砂小學,校長確認事情屬實。當地宣傳部門迴應,副校長看到學生剩飯就吃掉了,然後被其他老師拍了發到個人抖音號上。關於網友質疑的衛生問題,宣傳部門稱,“副校長把學生當自己的小孩,沒什麼不乾淨。”

楚天都市報報道,當事女副校長接受採訪迴應:沒有想到會吸引網友注意力

記者:昨天的視頻是在什麼情況下拍攝的?

吳愛英:我們婺源每個小學的開學第一天會各自設計特色的開學第一課。我設計的主題就是節約糧食婺源縣電視臺會提前問每個學校課程內容設計,過來拍一些素材電視節目

記者:這堂課當時是怎麼上的?

吳愛英:我提前隨機選了一個五年級的班,加入他們班的羣。提前讓大家上網搜了一下比如全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大米是怎麼種出來的這些問題。然後就告訴他們開學第一課帶他們到食堂去坐一坐。

9月1日號早上8點,我就讓學生跟平時一樣打飯、吃飯。我沒提前說過吃剩飯的事。他們吃完之後我看有些學生還有剩飯,就問他們這個場景平時是不是很常見,然後我就把他們剩下的食物夾到自己的盤子裡吃了。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他們思考,他們這三十個孩子浪費的食物,就夠我這樣的成年人吃一頓吃到撐,那全國呢?接着我們又討論了一下以後在食堂打飯要注意什麼,有的學生就說平時胃口不好的時候少打一點,或者把吃剩的帶回家雞鴨吃。

記者:孩子們感受怎麼樣?

吳愛英:這些孩子有的比較蒙,因爲沒想到老師會這麼做。還有當時也覺得比較尷尬、不好意思的,覺得自己剩了飯,老師又幫他們吃了。

記者:你是怎麼想到吃剩飯這個方式的?

吳愛英:我是分管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學校經常開班會教育學生比如防疫、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主題,但大多數老師一般就是放PPT。我經常想創新一些方式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就想到了這個方式。後續,我們學校也還會圍繞節約糧食的主題開展講座

記者:您怎麼看網友“不衛生、擺拍”的質疑?

吳愛英:我當了20年小學老師了,現在也在帶英語課,我把學生都當我的孩子。我在食堂也是把他們吃剩下的食物夾到自己的碗裡吃的,並沒有直接用他們的碗筷。這次拍視頻也是因爲電視臺要來拍一些素材做新聞,他們不拍這個課也會這樣上。我沒想到這個小視頻傳播的這麼快,我的重點是教育學生,不是吸引網上的注意力。

記者:有的網友建議學校食堂推出小分量飯菜,孩子自然就不會剩飯了?

吳愛英:我們學校一直是學生自己拿餐盤去窗口打菜,分量是自己控制的。今年因爲疫情纔會固定兩葷兩素一湯打包帶走。我考慮到平時有些家長帶孩子出去吃飯,可能故意點多一些飯菜顯得闊氣,孩子會受影響。我就想告訴他們從自己做起,回去也把這個觀念傳達給家裡人。

此前報道

開學第一課:女校長當面吃光學生剩飯

據魅力婺源報道: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着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網友怒贊:爲人師表,言傳身教,這堂開學第一課非常有意義

輿論質疑

女校長當面吃光學生剩飯被質疑擺拍,學生排成一排不敢動,表情嚴肅

第一,有的網友覺得這樣吃別人剩下來的食物非常不衛生,現在還在疫情期間,雖然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衛生問題不容忽視呀。

第二,也有的網友質疑這是在擺拍,因爲這個視頻的鏡頭運轉非常專業,從這位校長轉到看學生的鏡頭,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學生排成一排不敢動,表情嚴肅。

媒體評論

副校長當面吃光學生剩飯,勤儉節約的好經念歪了

這樣的“言傳身教”也引發了很多質疑:勤儉節約固然是好事,但換個教育方式是否更令人容易接納?

爲了教育學生不浪費糧食,居然被如此非議,冤不冤?

衣食匱乏的年代,人們或許顧不上吃剩菜剩飯所涉及的衛生問題,而在物質相對充裕的當下,病從口入、不潔食物不能亂吃之類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副校長此舉被人質疑自然沒啥意外的。

副校長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其目的是想告訴同學們要節約糧食,不要浪費。但是,孩子吃不完配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已經吃飽,吃不了一味“硬塞”人會很難受,對身體也是一種傷害;如果飯菜不合口味,也要給孩子選擇不吃的權利。不浪費糧食,可以在吃之前少拿,不是吃不了硬塞。

站在教育立場上審視,當面吃光學生剩飯之舉,究其本質也是一種落後的“自我感動”教育方式。以這種過激方式試圖感染孩子,等那一陣感動過去之後,大部分還是恢復原樣,勤儉節約的精神很難保持。更何況,強制光盤是對孩子身心的傷害,還很可能會給孩子製造羞愧感,讓孩子更牴觸吃飯。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對孩子有所觸動,也不值得提倡。

用懲罰自己的方式教育學生,不是好方法。學校應該首要考慮的是孩子爲什麼剩這麼多飯。是飯菜搭配不合理,還是飯菜做得不好吃,抑或飯菜分量過於一刀切?這些問題都考慮到了,再談孩子爲什麼剩飯多,再談怎麼教育,而不是這樣直接簡單粗暴地“勸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但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學生確實存在浪費食物的問題。而如何開展勤儉節約教育,是對學校的挑戰和考驗。副校長當面吃光學生剩飯的“惡示範”不足取,湖南某民辦學校將剩飯重量與獎學金掛鉤,同樣也是簡單粗暴。

正確的勤儉節約教育方式,應該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需求,對症下藥。比如,學校可以把節約和浪費的獎懲條例進行具化,開展“半份菜”“大小份”“稱量自選”“光盤換水果”等活動,還可以將節約糧食、抵制浪費的主題納入德育環節,與班級的量化考覈掛鉤,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此外,學校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比如,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後廚,參與洗菜,觀察廚師切菜燒菜,感受食物製作過程,充分感受到每一份飯菜的來之不易,自然就會更加註意“光盤”。

一言以蔽之,勤儉節約的好經,切莫念歪了。

官方迴應副校長吃光學生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