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題材影視創作能否真正貼近女性視角

電影春潮》通過祖孫三代人的生活,思考了一個“最愛你的人傷你最深”的母愛睏惑。 (均爲劇照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剛開幕,第一個熱搜是演員詠梅貢獻的。在論壇上,她就“40+女演員”的現狀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工作人員習慣把她的照片修得光鮮,於是她同大家商量,能否儘量不修圖,若一定要修,“能不能別把我的皺紋給修平了?那可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保留皺紋、別修圖,實力派演員看似尋常的訴求在網絡激盪出不小的漣漪。值得玩味的是,幾乎同一時間,女性獨白短劇《聽見她說》也帶着容貌原生家庭年齡一連串女性議題衝進了輿論場。而在金雞獎的提名榜單裡,也有一部女性題材電影《春潮》入圍。戲裡戲外,網絡熱搜榜單似乎再一次印證,只要與女性的關切相連,便不愁沒有熱度

當這樣的邏輯建立,有個命題更值得思考:女性題材影視創作是否真正貼近了女性視角,抑或僅僅投市場所好,循着標籤激一激女性受衆的傾訴欲?

焦點精準的發問,可以鑲正影視創作裡的女性世界觀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美的標準是什麼?又是誰定義了這樣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又是爲誰定義的?”卸完臉上濃妝齊溪飾演的YOYO從浴缸坐起來直勾勾地盯着鏡頭,鏡頭也向着那張毫無修飾的臉逼近。她的聲音在搖擺中逐漸堅定:“我沒有質疑高白瘦,我質疑的是‘一定’。最爲包容、廣闊的美,變得狹窄、單調。”

《聽見她說》一上線就廣受讚譽豆瓣網友打出了8.4的分數,暫列國產女性題材劇榜首新劇受好評,讓人耳目一新的類型值得一書。該劇總共八集,每集就是獨立一單元,每集僅用25分鐘就能濃縮一個女性議題。更妙的是,每個單元有且僅有一名女演員,她像是在演獨角戲,又像是主動打破了取景框的“第四面牆”,對着屏幕外的觀衆來講述心聲

第一集以《魔鏡爲題,向觀衆展示了一名有着外貌焦慮的年輕女性。她每天照鏡子小時,自拍兩小時,精心挑選修圖後,三張美圖上傳朋友圈。數小時的努力,換來的不過是朋友的點贊,可這足以讓她滿意並沉迷。但只要放下手機卸妝後攬鏡自照,她的內心又會逐漸崩塌,幾乎像羅列罪狀一般將自己的外貌批駁得一無是處。直到整容醫生勸誡“自信的女孩最漂亮”,她才意識到自己不該被某種統一的“審美標準”禁錮。至此,短劇的核心觀點浮現,當代女性質疑的不是完美容顏本身,而是一定要瘦、要白、要年輕的刻板標準。

劇中人的自省與詠梅拒絕修圖和抹平皺紋,在劇情與現實中互文了。生活中尤其網絡上,不少評論對女性的容貌有着狹隘設定。演藝圈裡更有誤區,30+、40+女演員追求“少女感”而不敢老去,很大程度與劇本侷限、周遭環境不無關係。《魔鏡》因爲直陳要害,對準了問題的關鍵精準發問,短短25分鐘纔有了鑲正影視創作裡女性世界觀的可能。

看看《魔鏡》的臺詞:“我不完美,完美多蒼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再對照詠梅的話:“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這張臉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一種致敬。”兩者不乏異曲同工之處:不求美得合乎標準線,但求直面真實的自己。

偏離了真正生活訴求,爲討論而討論的議題反而失了共情

如果說《聽見她說》的第一集因真實而戳中人心,那麼本週更新的第二集《許願》相對而言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這個故事探討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從小雨26歲的生日獨白切入,將一個父愛缺失、母愛變形,一心想要逃離的女孩形象帶到觀衆面前。

劇集更新後,有人欣賞它“愛人先愛己”的觀點輸出。但更多人認爲,25分鐘裡只看得見“憎恨”“高壓”“亡故”等極致的人物狀態,偏離了向內叩問的更高級的訴求。這對母女間隔閡,源於母親在遭遇背叛後的創傷反應。真正需要探討的,是婚姻擱淺後女性如何調整心態並擁抱新的生活。至於出軌男性是否懺悔、甚至是否情有可原,對於這部25分鐘的短劇,無異於本末倒置。

今年以來,《不完美的她》《誰說我結不了婚》《三十而立》《他其實沒有那麼愛你》《摩天大樓》等一大批女性話題劇接踵而來;電影市場中,《找到你》《春潮》等作品也在近年讓女性話題出現一次便被探討一次。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女性話題影視作品蓬勃生命力,完全出自市場需求,也正因此,當作品與受衆生活的關係越發密切,創作上便加倍地需要與觀衆產生共情與共融

“理想的話題創作,應該是對問題進行剖析和反映,讓焦慮有所舒緩,對傷口有所療愈。即便暫時無法解決問題,也能給予希望,這是話題創作內涵提升的一種表現。”他說,若拋出的議題從生活中來,探討的重心卻偏離了真正的生活訴求,爲討論而討論的作品反而容易失了共情。(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