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背後的爾虞我詐

2015年得主白俄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於頒獎現場。(美聯社)

諾貝爾獎是各領域至高無上的榮譽。(美聯社)

1982年得主:哥倫比亞作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美聯社)

1994年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美聯社)

1999年得主:德國作家鈞特.葛拉斯。(美聯社)

2018年得主:波蘭作家奧爾嘉.朵卡萩。(美聯社)

2019年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美聯社)

書店會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特設專區,刺激買氣。(美聯社)

2012年得主:中國大陸作家莫言。(美聯社)

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於十月初揭曉,歷來關於此獎傳言衆多,且聽已故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遺孀陳文芬說分明。

舉足輕重的諾貝爾文學獎,世界各國都想方設法,希望能透過各種管道將自家作家推上諾獎舞臺,也有作家以「獲諾貝爾獎提名」自居,名聲水漲船高,然而,單單從「提名諾貝爾獎」、「入圍諾貝爾獎」字樣,就能看出背後端倪,看見是否真的與諾獎「有緣」。近期已故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遺孀陳文芬女士,就曾公開發文,提及已故作家李敖的著作《北京法源寺》提名入選諾貝爾文學獎,並非事實。

只有一本書能入選嗎?

問:已故作家李敖曾經以《北京法源寺》提名入選諾貝爾文學獎,這事的真相如何?有人會因爲一本書而提名嗎?

陳文芬(以下簡稱陳):「以一本書入選諾貝爾文學」這已經是上個世紀,二十多年前的書商宣傳手法,很遺憾的是,這個世紀在李敖的維基百科與百度條目還這麼寫着。大家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制度是保密五十年的,爲什麼總有人宣傳或媒體報導某作家「入圍諾獎」與「提名諾獎」呢,相較於「保密五十年」這個強烈的概念「入圍諾獎」與「提名諾獎」這兩組中文的詞彙毫無意義。

在讀者與作家之間確實存在:對諾獎提名流程「資訊的不對等」情況,於是臺灣的文學界會出現那種很奇怪的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說是得到一個印度詩人團體提名諾獎的作家,而此人還是我們的國家文藝資源分配位居高位的人物,或者還有作家接到一通日本記者恭喜的烏龍電話,從此以後這個作家就變成媒體眼中快要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臺灣之光」。事實上,他們只是把自己獲得諾獎「提名」由此生出莫名的「偷換概念」,讓人以爲很靠近神秘的諾貝爾文學獎,其實這只是誆人的話術,這樣自我宣傳的作家確實得到很多虛名。

提名機制究竟爲何?

問: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機制究竟是什麼?短名單、長名單的機制又是如何運作?

陳:真相是諾獎「提名」沒有門檻,有四種人可以寫信給瑞典學院推薦(也就是提名)作家:1.世界各國的大學文學教授;2.各國筆會與作協的主席(以團體的名義不行,必須是主席本人);3.瑞典學院十八名院士;4.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這四種可以爲作家提名的人寫信以後,可能有人會出來說自己「提名」過誰,那麼出版商就會說某作家提名入圍諾獎,事情就這麼簡單。從諾獎提名沒有門檻的概念來看,它的實質意義只能說是「報名」參加,由於作家不能爲自己報名,而是由專業的教授或筆會主席替你推薦報名了,一旦使用中文的「提名」與「入圍」這些詞彙,就足以迷惑不瞭解這個規則流程的一般讀者,甚至媒體界、學術界的專業人士。

在瑞典,瑞典學院與媒體使用的詞彙是「進入長名單」與「短名單」的人。每年二月瑞典學院接受推薦提名信函,會做一個整理出現大約二百五十人的「長名單」,二月到五月之間,會在「中名單」的二十多人中再選擇出現「短名單」約五至七人,六月夏天放長假時,十八名院士就在夏天讀書,到九月討論進行投票,並於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揭曉諾貝爾文學獎。

誰是院士真正的朋友?

問:瑞典學院的十八名院士,都能閱讀中文嗎?作家們的作品是不是要有瑞典語譯本,比較容易獲獎?

陳:在諾貝爾文學獎一百多年的歷史當中,只有馬悅然院士能讀中文。瑞典是一個很小的國家,當馬悅然的老師漢學巨擘高本漢橫空出世的時候,瑞典人缺乏足夠的眼光選進高本漢成爲瑞典學院院士,如果高本漢進了瑞典學院,那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文作家很有可能獲得諾獎。

一般來說,作品有了瑞典語的譯本確實會更容易進入瑞典文學界的視野,但並非絕對,院士們可以閱讀歐洲主要五種語言譯本。

問:會有人想盡辦法爲得獎而靠近瑞典學院的院士嗎?

陳:會有這樣的人,而且手段挺高明。我會建議當你想邀請一個瑞典學院的院士來臺灣訪問,最好是直接寫信給學院,不要透過中間人。有些住在瑞典當地的人會自稱他是某些院士的好朋友。我們自己遭遇過這樣的事情,總有人像是住在你家的鬼魂,或扮演你的經紀人,替你處理人際往來。我們應該提高警覺。但就像外國的漢學家互相流傳的一句話,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朋友會變節,但我們不能因此不交朋友。

臺灣有誰寫過提名信?

問:臺灣有一傳言是,因臺灣是不被承認的國家,因此臺灣作家無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真的嗎?

陳:「臺灣不被承認的國家,作家不會得諾獎」這是無稽的謠言,真讓人無語。我感覺,臺灣的學者爲作家寫提名信給瑞典學院的意願很低,很可能沒有誰寫過信,按說,中華民國筆會、臺灣筆會的主席都有資格寫信,他們寫過嗎?我想記者應該去問一問,比每年猜測寫村上春樹會不會得獎有意思多了。

問:傳說中村上春樹連續十六年獲得提名,有可能嗎?

陳:正確地說,是村上春樹連續十六年在博彩公司的提名名單上,已成爲博弈傳奇人物,瑞典媒體在報紙的邊欄寫近年的博弈情況,是兩名挪威作家、一名羅馬尼亞作家在博弈當中競爭激烈的情況。外帶說了一句,博弈公司經理表示,最近村上春樹沒上榜可能不值這個價了。

問: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人,和國籍、種族、性別、作品內容有特別的關聯嗎?

陳: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但我們要記得馬悅然院士說過的,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北歐一個很小的國家,一個十八個人的讀書俱樂部選出來的獎。這不是在選世界文學冠軍,同時這個獎是每一年給某個作家,而不是給某一個國家。